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苏东坡想了15年的元修菜究竟是啥?
  • ·昔日“省贫困”成了乡村振兴“省样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不是豌豆尖也不是红苕尖

苏东坡想了15年的元修菜究竟是啥?

四川遍地种的野菜

长在眉山苏坟山的元修菜。王晋川 摄

  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说起与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大家对这些菜肴耳熟能详。但有一味田间小菜,也与苏东坡息息相关,更是让他在离开家乡的15年里心心念念。这便是来自家乡眉山的元修菜,东坡诗题注云“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有人说,元修菜是豌豆尖,也有人说是红苕尖,但也有人说都不是。
  那么,这个让苏东坡无比牵挂“爱得深沉”的家乡美味,究竟是什么菜?

四川遍地种的野菜
让苏东坡思念15年不可得

  “元修菜实际上就是四川遍地种植的野菜油苕,是一种春菜,也叫巢菜、肥田草。可以拿来烧、炒、做羹、烧汤,还能做成干菜,做法多样,味道鲜美。”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王晋川说。
  那元修菜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与苏东坡的好友——巢谷有关。苏东坡与巢谷是同乡也是好友,少时曾携手游于江湖。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不仅思念家乡,也十分想念家乡的一种味道,并称“思而不可得”,于是,他嘱托准备从黄州回眉州的巢谷,给自己带一包巢菜的种子回来。“巢谷字元修,跟苏东坡的关系很好,东坡就戏谑说是元修菜,因此得名。”
  苏东坡在其诗作《元修菜》的题注里这样写道:“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云。”
  拿到菜种后,苏东坡将其种在黄州开垦的荒地上。因感念巢元修的情谊,每当黄州当地人问到这是什么菜时,苏东坡都会介绍这是“元修菜”。

元修菜怎么吃?
用米汤煮后蘸酱

  那么这个元修菜,究竟是个什么菜?苏东坡写下的《元修菜》一诗,便整理还原了元修菜几乎所有的信息。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诗里对巢菜的生产、性状、种植、采撷、烹调等作了详尽的描述,烹煮后不变色,依然翠绿;吃起来甚至不会去想鸡肉和猪肉了,可谓对元修菜极尽赞美。
  “现在眉山乡间仍到处可见元修菜,老百姓把油苕的嫩芽摘了,与肉丸子一起煮成汤,就是一道家常美味。”王晋川说,“苏坟山进门左边甬道,就长有这种菜。”
  “这个菜的吃法,就是少量油炙锅后加入米汤煮熟,然后蘸酱食用。”王晋川说,“不过吃元修菜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能喝酒,不然可能会引起喉头水肿。”
  其实,当年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苏东坡,生活十分落魄。他描述自己当时的生活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在异乡经年的流离中,巢谷为他带来家乡的味道,育化出无限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对苏东坡那颗思乡之心最大的慰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陈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