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正月十四“蛴蟆节”重启 南充蛴蟆灯似火龙游河
  • ·立春·鞭牛祈福暖春可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立春·鞭牛祈福暖春可期

成都双流黄水镇立春前后举办“打春牛”活动。(图据四川政协网)

  

开栏语

  四季更迭,万物流转。不仅人间草木从苍郁到萧瑟,在地表上蛰伏的走兽,在天空中翱翔的候鸟,在水中穿梭漫游的鱼儿,它们也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一举一动间告诉人类季节的衍变,岁月的推移。
  自古以来,人们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于是,在东风解冻之时,封面新闻专栏“万物有时·物候志”全新出发,继续书写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将目光投向动物,向读者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这一次,我们记录昆虫在春日的复苏,关注鸟儿的每一次换羽,静待鱼类从水中腾跃而上的场景。从二十四节气之中,体会季节与气候的时间观,对各种生命现象保持好奇与凝注,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的延展。
  春夏秋冬来来往往,月落日升循环不停,让我们再次走近二十四节气,探寻古人对自然、万物、时间的思悟。

(李雨心)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2月4日是立春之时,二十四节气的始点,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万物的萌动?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然在挥手告别了。“在以前的立春之日,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等一系列的岁节庆典活动。”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描述中,昔日立春时热闹又隆重的场景似乎又浮现在了眼前。而在此时,蛰伏的虫类以及河中的游鱼,都在感知着季节的变化。

蛰虫始振 春意在自然界中酝酿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描述,立春是春季的开始。立春到来时,虽然有些地区仍然寒意料峭,但时序已进入春季。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从中可以看到涌动的春意已经在自然界中酝酿待发了。
  在古人的描述中,最先感受到大地解冻的,是蛰伏的虫类。在立春后的第二个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开始有了活动的迹象。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远远望去如同鱼背着冰块在游泳一样。
  “古人通过观察物候,把立春分为了三候。立春三候还有相对应的花信,分别是迎春花、樱桃花与望春花,这些花朵将在立春之日后,先后绽放。”刘孝昌说,立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复苏,此时成都的气温已经在逐渐上升,日照也在慢慢增多。

立春说牛 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在物候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之外,倘若要找出立春时节最标志性的动物,恐怕还得是“牛”这一勤劳的农耕伙伴了。要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其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其中包含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于是,在传统的迎春习俗中,要举行开耕仪式,鞭打春牛,以祈祷风调雨顺,来年稻谷丰收。
  “牛是中国农耕时代的吉祥物,不管是南方北方,耕作离不开牛。”刘孝昌说,古时在立春之前,官府会早早地筹办迎春诸事,先请匠人用桑木做成牛的骨架,冬至前后把先做好的牛骨架敷几层草纸,草纸外面用黄泥塑成牛身、牛头和牛尾,这土牛就被称为“春牛”。
  “按照古礼旧制的规定,制作的春牛高4尺、长8尺,还要在身上画出四时八节、三百六十五天、十二个时辰的图案,涂上红白青黄不同的颜色。还有牛尾巴,应是1尺2寸的长度。尾巴摆放的方向也很有讲究,古人认为其决定着未来风雨的所示方向。”刘孝昌描述说,旧时在司仪执事的主持下,知县率春官下属及乡绅人等,会先围绕春牛一周,再由知县或春官执春鞭,猛抽春牛,边打边高声唱:“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风顺雨顺;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最后举鞭把泥塑的春牛打碎,这时祭祀活动达到高潮,成百上千的民众一哄而上,去争抢打碎的牛泥巴,这些泥巴也被视为吉祥之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