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在博物馆中探寻文明的秘密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溯源中华文化 打开西方艺术史

在博物馆中探寻文明的秘密

□范昕

  “源·缘——闽台艺术展”展出的郑成功画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展出的青铜凤纹尊。镇江博物馆藏

  “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和英雄——大英博物馆藏古希腊文物特展”展出的尼姬雕像。

  兔年春节刚过,全国各地众多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展览不断,或展开中华悠远文明的一个截面,或采撷世界艺术长河的一朵浪花,它们不约而同以文物艺术品为载体,呈现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崇尚与追求,对于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这股向美而生的力量,温暖也鼓舞着步入兔年的人们。

探源中国
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集结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48家文博单位的450件组展品,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了“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以纵横数千里、跨越近万年的玉器为载体,诠释中华文明不拘一格、兼收并包的深刻内涵。展览以辽西圣地红山、水乡、泽国、良渚、中土之国、陶寺以及沟壑之城、石卯等区域文明的主体为叙事核心,以御礼器承载的深邃理念和浓厚情感为线索,勾勒出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壮丽图景。
  亮相安徽博物院新馆的“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精选故宫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七家文博机构收藏的194件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实现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凌家滩遗址年代距今5800年至5300年,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高规格玉石器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同时期玉文化最高水平,也因而,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被并称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此次展览特别促成凌家滩玉器与红山玉器、良渚玉器等对比展示,还涉及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等,由此让人们看到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各文化彼此间的认同感和依赖性。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登陆杭州良渚博物院,呈现的则是中国玉文化从史前发展到西周时期,攀上的又一座高峰。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的170余件(组)文物汇聚在这个展览,它们大多来自西周时期的晋侯墓地。晋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而组合完整、器类丰富、制作精良、琳琅满目的玉器,正乃晋侯墓地考古成果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长江下游文明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可谓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集长江下游十家文博机构精选的约250组(件)展品,南京博物院推出“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下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七孔石刀到苏州虎丘孙吴墓出土的六朝龙首柄铜熏,从扬州邗江出土的唐代打马球铜镜到常州武进区南宋墓出土的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无不见证这片土地数千年璀璨文明的绵延不息。
  和田,古称于阗,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将人们的视线牵引至古代和田独具特色又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讲述因丝绸之路所呈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展览集结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的220余件文物,重温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和田人民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事实。
  地处我国东南部的福建与台湾,在地缘与血缘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超过400件闽台艺术展品汇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源·缘——闽台艺术展”,从戏曲、民艺及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美术等不同方面,诉说闽台同根的绵长柔情。展出的泉州市博物馆藏清代金门风狮爷大门陶灯座、福建博物院藏江加走雕木偶头等都颇有地方特色。
  作为一北一南古代地方政权的渤海国与南汉国,则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中有了交集。渤海国是唐朝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南汉国则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它们相隔千里,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统的唐王朝影响下,为巩固辽阔的地理疆域,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多民族、跨区域文化交流,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作出贡献。展览精选来自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78件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
  故宫博物院上新了“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借唐代以来进士群体的179件重要作品,让观众明晓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相互关系,以及国人自古以来“家国情怀”的缘由和使命担当。“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登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作为祭祖文化象征物、维系家族情感物质载体的明清祖容像,观照传统基因、民族精神、家族血脉。

寻艺海外
在国内饱览世界文明的魅力

  携手大英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不出国门,我们在国内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得以饱览世界文明的魅力。并且,注重氛围营造的沉浸式布展,让步入展览的观众获得的身临其境之感愈加强烈。
  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近日组团“到访”中国,前者登陆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和英雄——大英博物馆藏古希腊文物特展”,后者空降上海浦东美术馆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并且都在别出心裁的策展思路之下,演绎出有别于人们熟悉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177件(套)古希腊文物,构成“古希腊人”展的华丽阵容。关键词“竞争”和三个不同角色——运动员、战士与英雄,串起展览的叙事线索。无论在体育竞技、戏剧、战争、政治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古希腊人都以争强好胜的天性著称。虽然这些活动往往基于冲突,但竞争也具有一种积极的凝聚力,由此产生繁荣的文化和宝贵的思想交流。此次展出的众多文物,从孩童时代玩羊拐骨的赤陶组雕到装饰精美的墓饰碎片,从惟妙惟肖的喜剧演员雕像到形态各异的赛跑者青铜小雕像,从制作精良的全套青铜盔甲到璀璨夺目的胜利女神玉髓宝石,无不展示古希腊人刻在骨子里的竞争精神。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机构的首次大规模合作,促成上海浦东美术馆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集结的近70件稀世珍宝,是对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美”是贯穿这个展览的题眼,分“爱与美”“权与美”“家与美”三个单元,展现“美”跨越国境、文化、语言等局限所传递的无限能量,以及它与人类之间永恒而深刻的关联。其中很多意大利国宝级展品都是首次离开本国参与海外展览。人们能从展览中感受到,“美”的概念不仅存在于古罗马雕塑,也在生活用品中有迹可循,甚至充斥在古罗马的每一个角落。
  亮相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与辽宁省博物馆跨年大展“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选展”,不约而同打开浓缩的西方艺术史。现身“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的52件油画作品,涵盖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的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伦勃朗、克劳德、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欧洲艺术巨匠之作,完整呈现400年欧洲美术史。
  氛围感满满的欧洲社会生活风情亦穿越至中国。刷上以勃艮第红为主色调的欧式复古墙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珍·藏——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带领观众秒回16-19世纪欧洲社会的精致生活。这四百年间的欧洲,是宫廷贵族追求奢华生活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化身名流穿梭于社交场合的时代,是文艺复兴之后“壮游”之风盛行的时代,也是欧洲人远涉重洋、发现新世界的时代。展览以金银器、鼻烟盒、珐琅彩肖像画、微型马赛克镶嵌画为代表的90件(套)英国V&A博物馆馆藏精品,结合场景复原、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等形式呈现这个时代的潮流、审美和设计风格。这些藏品均出自以装饰艺术私人收藏闻名的20世纪欧洲收藏大家亚瑟·吉尔伯特。

感知年味
聚焦生肖文化放眼看年俗

  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与天干地支紧密相连,也与古人的动物图腾崇拜心理息息相关。今年是癸卯兔年,兔子成为不少文博展的主角。这一灵动可爱的动物形象,不仅与人类的现实生命、未来愿景紧密关联,还被传说为月神之属,且兼具吐春开物、丰衣足食等吉祥意蕴。“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以西周的兔尊、双兔车衡饰,唐代的白釉兔,南宋的青玉兔镇纸,元代的水晶兔和清代的玉兔支神,以及清代画家禹之鼎的《仕女三兔图》轴等历经千百年的兔文物,展现古代人民对于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全国50余家文博机构联袂迎来“大展宏‘兔’——2023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甄选涵盖玉器、瓷器、青铜器、绘画、剪纸、刺绣、年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319件兔主题文物,分别讲述自然生态中的兔、历史文化中的兔和民俗文化中的兔。选取收藏的生肖动物精品文物和艺术品,河南博物院以“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年新春生肖文化展”贺岁。展出的这些精美的生肖文物,让人们感知中华先民对生肖动物的审视、欣赏、理解、构思和幻想,对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向往。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