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特别报道-
A8特别报道
  • ·豁达幽默的苏东坡 也曾写过绝命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豁达幽默的苏东坡 也曾写过绝命诗

1056年苏轼第一次到开封,租住在大相国寺附近的太平兴国寺。

  龙亭门口的午门石狮,相传为北宋皇宫门前的守门狮。

  

金榜题名之地河南开封

  “我在北纬34度线上和海拔相差12米的邻居苏轼交流。”李开周从测量学角度标注自己与苏轼的距离。
  开封,是苏轼这位眉州青年梦想开始的地方。
  李开周,研究苏轼十四年,通读了苏轼几乎所有存世的诗词、书信、奏章、日记,尤其着重研究了他六十余载人生当中六次抵达开封的前因后果和生活细节。
  在他眼中,苏轼更像是自己的一个邻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张杰纪陈杰
  河南开封摄影报道

殿试状元另有其人 只是与苏轼相比默默无闻

  苏轼虽然不是殿试第一名,但是他的名气最大,第一名未必就代表着成才成名成家。
  据李开周考证,苏轼在开封参加的四次考试,依次为:1056年秋天的开封府解试,第二名;1057年正月的省试,第二名;1057年三月的殿试,第六名;1061年8月的制科,考在三等(实际上的最高等)。
  “苏轼和苏辙在开封参加了第一场科举考试,都通过解试,成了举人,其中苏轼考了第二名。苏轼参加的第二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叫省试,当时的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省试是由中书省的高官或者当时的宰相、礼部尚书等大臣主持。1057年正月,刚过完农历春节,苏轼和弟弟参加了欧阳修主持的省试,苏轼又是第二名,成为准进士。”李开周说。
  苏轼在省试过后参加殿试,但是关于苏轼的殿试名次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苏辙只是简简单单地说苏轼殿试
  中乙科,还有《东坡纪年录》说苏轼中丙科升一甲。当然,还有欧阳修记载的“苏轼居第六”,而不是传说当中的第二名。
  李开周说:“很多人都说苏轼差一点考成状元,其实他绝对不是状元。”
  状元是进士榜的第一名,苏轼是第六名。李开周认为很多学者有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源于将宋朝的科举制度给搞混了,他们认为苏轼参加了1057年正月那场省试,就决定了进士的名次,其实不是。宋朝所有进士的名次都是由皇帝来决定的,大臣没有资格来给进士排名。”
  李开周说:“第一名是谁呢?其实这个人默默无闻,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他叫章衡。”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在历史上堪称“神仙打架”。这届科举不光产生了苏轼、苏辙、曾巩、曾布这几位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家,还产生了程颢、张载两位思想家。
  当年的状元章衡却鲜为人知,他后来为官为政为民,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

世人只知苏轼豁达 不知他也曾写下绝命诗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豁达幽默乐天派,当他知道自己小命不保时,其实也曾害怕也曾恐惧,一连写了好几首绝命诗。
  提起苏轼,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豁达与超然,其实苏轼也畏惧死亡。
  “乌台诗案”时,他曾写过两首绝命诗交代后事——
 

 《绝命诗》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第一首写给弟弟苏辙,情真意切,手足情深跃然纸上。
  第二首写给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满怀不舍与愧疚,同时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希望能将自己安葬于苏杭。
  开封,见证了苏轼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也见证了他的一段惨痛岁月——他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发牢骚被同僚给告了。神宗皇帝一怒之下,派钦差大臣皇甫僎把苏轼从浙江湖州抓到开封,关到御史台的监狱里。
  李开周说:“现在能考证明白的是,公元1079年8月,苏轼从浙江湖州被披枷戴锁到开封,9月之前进御史台的监狱。在那干嘛呢?其实,就是每天被各种各样的问案官员轮番轰炸,问他到底写了多少首诗讽刺皇帝?到底对新法有多么不满?有没有欺压老百姓?翻来覆去,就是要找出他确切的罪状。”
  公元1079年腊月,入狱百余日的苏轼,在一众有识之臣的营救下终于躲过一劫,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现在包括很多学者都说宋朝皇帝不杀士大夫,另一种说法是“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李开周对此持反对观点:“从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开始,一直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说过不杀士大夫。宋朝也有很多知名的士大夫被杀掉,比如王安石的两个外孙,一个叫吴侔,一个叫吴储,就因为皇帝怀疑他们谋反被凌迟了。”
  “苏东坡被指讽刺皇帝,就是谤君,按照宋朝的法律是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所以他每天担忧发愁。与外界消息不通,长子苏迈每天给苏轼送牢饭,苏轼与他约定:如果哪一天你听说皇帝要杀我,就送一条鱼进来,我好提前留下遗嘱,准备后事。如果皇帝不杀我,就送肉来报平安。”
  因为既要照顾父亲,又要想方设法救父亲,苏迈的盘缠很快花完了。一日,他去开封附近的陈留找亲戚借钱,同时委托朋友给父亲送饭,朋友对这对父子之间的约定毫不知情,给苏轼送了一条腌鱼过去,不想这条腌鱼差点要了苏轼半条命。
  李开周说:“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豁达幽默乐天派,但当他知道自己小命不保的时候,一连写了好几首绝命诗。”

越看苏轼越像邻居 无非是时间相差近千年

  李开周直言自己一直把宋朝人物和宋朝文献当成现代人解决问题的思考工具。
  “宋朝很多人物,包拯、苏东坡、李清照,他们当年的故事大部分现代人是爱听的。他们当年的生存智慧,甚至他们踩过的坑、翻过的车,对我们现代人一样是教训和启示。”李开周说,苏东坡特别有才华,特别聪明,记忆力特别好,但他毕竟是人,他也有缺陷。“苏东坡豁达、乐观、幽默,可是又偏激,这个偏激不是他主观倾向,而是因为性格缺陷。他的弟弟苏辙相对理性,刚好与哥哥形成对比。”
  在李开周看来,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朝廷上,不是只有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也反对,司马光的亲戚范祖禹(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资治通鉴》编撰者之一)也反对,范镇(范祖禹的叔祖,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反对,可是所有人都没有像苏轼那样陷入‘乌台诗案’。虽然我们知道苏轼是冤枉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苏轼自己也有应该注意的地方?陷入‘乌台诗案’,对苏轼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他的老婆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他的兄弟苏辙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果他继续作为朝廷重臣,有比王安石更好的方法,就算没有比王安石更好的方法,也至少能让老百姓过上相对宽松的日子。进了监狱后,他还能建功立业吗?他肯定做不到了。”
  李开周分析认为:“人无完人,苏东坡确实是在很多人生的重要关口上,可能选择得有点不够理性。但苏东坡也是个真人,他不可能啥都完美,我们说他是全才,但并不代表他性格上没有漏洞。我把他当邻居,虽然这个邻居是过去的邻居。”
  不过,李开周也坦承:“也许我的总结是错的,但是他留下的很多作品,包括他给所有亲戚朋友、眉山老家同乡写的信,我都看过。我越看越觉得他像我认识的邻居、朋友、同学、亲戚,越看越觉得鲜活。对他生活细节了解越多,就越对他表示同情与理解。如果我说得狂一点,原来苏东坡是我们的偶像,后来变成我们的邻居,最后变成我们的哥们了。”
  “因为我原来是学测量出身,我经常这样说,自从在开封定居之后,最近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北纬34度线上和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包拯、李清照这些古人进行一个海拔相差十几米的交流。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代邻居,无非是时间相差近1000年,海拔相差十几米而已。”李开周说。
  (河南开封刘长征先生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