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建议延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
  • ·放宽技能培训年龄 让更多人为乡村出力
  • ·建议加强保护编剧合法权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

放宽技能培训年龄 让更多人为乡村出力

陶勋花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乡村振兴”一直备受关注。2023年两会期间,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带来了关于如何振兴乡村的建议。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来自基层、来自乡村的代表,我最关心的还是‘三农’问题。其中,我关注农村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很久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几乎是走到哪里,就调研到哪里。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我带来了关于放宽国家免费技能培训年龄的建议。”陶勋花说。

助力乡村振兴:
让有劳动意愿的人参与培训

  人口结构老龄化,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这种情况在乡村尤为突出。
  根据中国农村网发布的《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华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此外,文中还指出,目前还存在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的问题,“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
  这样的情况,对陶勋花来说并不陌生。除了自己所在的岷江村,陶勋花还去过很多村庄。走一路、看一路,陶勋花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村庄、外出务工,农村50后、60后的占比变得更大了。“这群50后、60后,很多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为了减轻孩子的养老压力,他们一边要照顾老人,一边还要照顾孙辈,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愿意劳动补贴家用,也有力气劳动、不怕吃苦,但是却面临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仍以农业为主、缺乏支柱性产业的传统村落,这样的情况更为多见。”
  这既是乡村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在这次全国两会上,陶勋花带来了关于放宽国家免费技能培训年龄的建议。
  “现在的技能培训年龄是18周岁到55周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不是在上学就是在上班,许多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参与培训。55岁到65岁左右的人,刚刚退休、退岗,却不愿意就此过着‘养老生活’,希望能继续‘发光发热’。因此,把年龄放宽能让更多的群体融入到目前的乡村发展中来,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乡村画卷:
家门口就业,谁不说咱家乡美

  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因此解决起来也不能一蹴而就。陶勋花告诉记者,从乡村入手,是解决的途径之一。
  “和乡村比起来,城市的业态更多,就业机会也就更多。现在我们提倡年轻人可以回来发展家乡,但是能回来的人毕竟有限,很多乡村还是缺乏人才。在村子里的50后、60后,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既充满热情,又熟悉当地的情况,在未来,一定能够为当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谁不说咱家乡美”是一句歌词,也是陶勋花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的话。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常常收到来自各地人们的信件。在来信中,有的人反映问题,有的人畅想未来,有的人倾吐心声。来自个体的只言片语接连起来,构成了一幅畅想乡村未来的画卷。
  陶勋花说:“大家所希望的村子,是交通方便的,不仅村里的人能出去,外面的人、产业、资源也能进来。同时,他们也希望家乡能有更多产业。对于村民来讲,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守着父母和娃娃,就是踏实与幸福。最后,就是希望家乡更美,生态环境美、乡村建设美、夜间的景色美。”
  陶勋花说,不少村民提议,城里有的我们村里也想有。比如咖啡馆和电影院,未来都会慢慢有的。这就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家对美好农村的向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雷远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