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4月19日 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
  • ·(上接05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上接05版)

  为了进一步了解办赛城市,国际大体联官员与代表团打卡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门市井、望平坊、大运博物馆、宽窄巷子、太古里,还来了一场“夜游锦江”。
  东门市井的剪纸铺、漆器铺、瓷胎竹编铺,望平街的咖啡和酒吧,太古里的时尚与古典,夜游锦江的夜风拂面与灯火阑珊……成都这座历经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向四海宾朋展示着东方古城的独特魅力。
  法国代表团团长DUNG Xavier对夜游锦江印象深刻,“我要把这里的美景都带回巴黎,给我们的团员看,让他们今年夏天也过来一起参赛并游览成都!”“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变脸表演,还是品尝的春茶,这些极具成都特色的文化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成都的真诚与热情得到了回应。国际大体联技术委员会主席Oehrman相信,成都大运会赛时所有的队伍都会受到成都人民热情的欢迎。
  波兰代表团官员普赞·欧根纽什对记者表示,今年夏天波兰计划派出包括运动员、官员和教练约300人的团队来到成都参加射击游泳等项目比赛。除了想要获得奖牌,他们还希望接触地道成都文化,交到更多朋友。
  在这场中外文化的互鉴中,世界青年与成都市民还将收获一系列的精彩“遇见”系列活动,包括“乐动蓉城·唱响大运”青春歌会、成都城市运动生活节、“遇见大运好声音”全球宣讲活动等。
  当一场国际赛事“遇见”一座城
  能留下什么城市遗产?
举办一次体育盛会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是成都大运会的办赛目标。
  今年成都市两会,成都大运会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强调,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最大程度放大赛事综合效应,让大运场馆、大运文化、大运精神造福全市人民。
  对于这座城市的市民来说,马上能享受到的福利就是更加专业和完善的体育设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将成为大运城市永恒的印记。
  早在2021年4月,成都49座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全部完工。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新建的13个现代化综合体育场馆造型惊艳、设施先进。36座老旧场馆按照国际A级标准进行改造“重装上阵”。大运会结束后,位于成都大学的大运村将用于校园教学,继续发挥其功能。
  以青白江体育中心为例,这里室外运动场地配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地17处,常年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举办了百村篮球赛等多项全民健身活动。
  根据《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与世界赛事名城相匹配的赛事体系基本形成,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高等级赛事50项以上,体育赛事成为成都发展“新名片”。世界赛事名城特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对优雅时尚的城市精神塑造,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加彰显。
  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每人年均体育消费支出超2700元,位居全国前列,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随着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国际赛事将引领城市跨越发展。
  “大运会给一座城市带来丰厚的遗产,比赛场馆不仅供赛事相关人员使用,也能让全体市民共享。”在大运会遗产的利用上,艾瑞克·森超透露,国际大体联将和成都方面共建大运会数字博物馆,面向全球青年学生开放。
  “我们是真心待客来。”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4年不懈努力,成都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欢迎八方来客。世界对大运会翘首以盼。今夏的成都大运会“注定不同,必定精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