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灵魂摆渡人”刘德文护送川籍去台老兵唐毅奇的骨灰在老家安岳安葬
刘德文与唐家后人在唐毅奇墓前默哀。
“灵魂摆渡人”刘德文。
刘德文(左二)及其妻子与唐家后人在墓地驻留。
4月18日上午10时40分许,资阳市安岳县,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灵魂摆渡人”刘德文背着老兵唐毅奇的骨灰缓缓下车,与其后人一起步行前往岳阳公墓,准备对其进行安葬。
唐毅奇是安岳籍国民党老兵,曾参与长沙会战、赣南战役等抗日战役,后跟随部队前往台湾,于1960年去世,其后人多方寻找无果。2019年6月,在刘德文的帮助下,唐毅奇的骨灰最终在台湾屏东一座寺庙内被找到。
“算是落叶归根了吧。”唐毅奇的孙子唐清宁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百感交集。他表示,对于这位从未谋面的“影子爷爷”,一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这次爷爷的骨灰能重回故土,真的要感谢刘德文,是他帮我们完成了心愿。”
“唐爷爷,到家了哦,回家了。”刘德文跪在地上,将唐毅奇的骨灰盒放入墓室内。对他来说,这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此次四川之行,他还将前往绵阳祭拜另一位已故老兵。
4月17日18时许,刘德文乘机从台湾抵达成都,唐毅奇的孙子唐清宁和唐清泽前往迎接。在成都住了一晚后,18日一早他们前往资阳市安岳县对唐毅奇的骨灰进行安葬。
唐毅奇是安岳籍抗战老兵,当年从成都陆军工兵学校七期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川军出川抗战,曾参与长沙会战、赣南战役等。1948年,唐毅奇在南京与其子女见过最后一面后便前往台湾,从此音讯全无。
“我们几兄弟都没见过爷爷,只知道有这个人。”18日上午10时许,唐清宁先一步到达安岳县岳阳公墓,76岁的他早已头发花白,对于素未谋面的爷爷,唐清宁用了“影子”这个词,“现在家里面的亲戚都没见过爷爷,连相片都没有一张。”
10时40分许,一辆大巴车到达,胸前背着一个红色背包的刘德文缓缓下车,在与唐清宁简单寒暄几句后,一行人前往墓地。
“唐爷爷,到家了哦,回家了。”安葬现场,在进行完简短的仪式后,刘德文跪在地上,将唐毅奇的骨灰盒轻轻地放入墓室内。“好了,这是你最亲的土啊,和你葬在一起了。”刘德文起身看了一眼,又重新跪下轻移方位,眼角有些泛红。
唐清泽告诉记者,他们几兄弟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在海峡对面。虽然岁月流逝,但期盼一直埋在心中,“之前我们联系过台湾那边的人,但得到的答复是‘你爷爷去世得早,没找到任何资料’。”
后来,唐家人尝试用各种方法寻找,但始终一无所获。“我们还跑到香港去登过寻亲启事。”唐清泽说,直到2017年遇到刘德文,寻亲才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为了找到唐毅奇,刘德文先后前往多个公墓、乱葬岗等,用最“笨”的办法,一个一个墓碑挨着查看,却没有任何收获。直到2019年6月,在台湾屏东一个寺庙内,刘德文找到了唐毅奇的骨灰盒,其在1960年去世,骨灰盒已在此存放60年之久。
“外面包的布都已经从白色变成黑色。”刘德文回忆说,当时通过手电筒,他发现包裹骨灰盒的布上写有“唐毅奇”“四川籍”等字,最终确认这正是自己要寻找的老兵唐毅奇,后来他通过电话告知了唐清泽这一消息。
“当时我的手脚,大概有三分钟不能够控制。”唐清泽说,在接听电话的那一刻,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冷静下来后大哭了一场。
此后,刘德文还整理出唐毅奇的履历,并找到一张珍贵的照片。双方计划在2020年1月将唐毅奇的骨灰盒送回四川安葬,但由于疫情原因延误。而这期间,刘德文将唐毅奇老人的骨灰盒暂放在自己家中,每到清明、中秋等,他还会摆上祭品、点燃清香进行祭拜。
今年56岁的刘德文,是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里长(相当于社区居委会主任),他与去台老兵的渊源始于20年前。2003年,一位九旬老兵找到刘德文,恳请他在自己去世后能将其骨灰带回大陆家乡,葬在父母的坟前,与家人团圆。这件事对刘德文的触动很大。
2004年,在这位老兵离世后,刘德文决定帮其完成心愿。他联系上老人在湖南老家的亲人,第一次背着骨灰自费跨越海峡,让老人“落叶归根”。也正是这一次难忘的经历,刘德文走上了“灵魂摆渡人”这条路,20年来已先后帮助200多位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到家乡安葬,足迹遍布大陆20多个省份。
谈及是靠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走到现在?“亲情!”刘德文脱口而出。
刘德文说,自己是中国人的一分子,这些老兵也是自己的同胞,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是没办法割舍的。“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老兵搭起回家的桥梁,让他们回家。”
刘德文这趟四川之行,除了带唐毅奇老人的骨灰回家外,他还将前往绵阳,祭拜此前他已护送回家的另一位老兵。4月24日,他将返回台湾。“今年后续还将前往江西、黑龙江、山东等地,目前又找到十几个省份老兵的骨灰,准备把他们带回家。”
对刘德文而言,帮忙找人最头疼的是委托人只知道老兵身在台湾,其他信息一概不知,而老兵们离开大陆几十年,很多人在台湾也没有家庭和亲属,很难找到其他线索。
在寻找过程中,刘德文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每次外出寻找,他总会把墓碑上的信息拍下来,在家人的帮助下为这些去世的老兵建档,目前已经整理出6000多名过世老兵的资料,不少已与分散在大陆的亲属搭上线。
“少小离家,乡愁一生”,这是刘德文在社交平台头像上标注的文字,他表示,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不动了,会请儿子替他完成“灵魂摆渡人”的使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邹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