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一片梁生产时间如何从8天缩短到4天?
  • ·宜宾“最美沿江公路”正式通车
  • ·今明天气
  • ·空气质量
  • ·四川发布强降温蓝色预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片梁生产时间如何从8天缩短到4天?

揭秘四川首个智能流水线“智慧梁厂”

智能张拉机器人。

  4月以来,蜀道集团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以下简称成绵智慧建造基地)很是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团队来到这里,想要了解在此诞生的具有多项创新技术的生产线——小箱梁智造环形流水线是如何打造的。一片小箱梁的生产时间,如何从8天缩短到4天?如何利用数据链让每一片梁有了“身份证”,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4月1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从设备、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揭秘四川首个全智能流水线“智慧梁厂”。

智能设备打造环形流水线
生产效率提升50%

  成绵高速扩容项目全长约124公里,其中成都到德阳段40公里全部采用高架桥,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八车道城际高速公路高架桥,成绵智慧建造基地就负责这一段约7000片梁板的预制。
  基地占地167亩,共有4个生产车间。走进其中一个车间,4条生产线依次排开,钢筋制作、绑扎、合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张拉压浆、封段,制作小箱梁的全部工序都可以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
  “传统梁厂各个工序之间都会有断点,这是川内第一条小箱梁智造环形流水线。”成绵苍巴成都分公司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杨智翔说。常规梁板生产线是“施工区域台座固定,模板循环”,这里改进为“施工区域模板固定,台座循环”,80个移动台座的加入,让生产线流动起来、无缝衔接,让一片小箱梁的生产时间从8天缩短到4天,生产效率提升50%,生产人员减少30%。
  生产效率的提升,还离不开每道工序中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例如,在钢筋加工阶段引入智能钢筋加工设备,实现高精度钢筋BIM模型与加工设备数据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钢筋加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及能源消耗。
  杨智翔说,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一直坚持科研创新,成功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19项实用新型专利。

材料和信息化创新
全面提高数字化管控水平

  成绵智慧建造基地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和信息化两个方面。
  该基地负责成绵扩容项目40公里高架桥连续梁的梁片生产,对梁片的质量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基地特别邀请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的顶尖团队加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调整出适用性更强的混凝土配合比,有效提升了预制梁板质量,且大幅缩短了混凝土养生时间,将张拉时间从7天缩短到3天,提升了生产效率。
  信息化技术方面,将BIM、GIS、物联网、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云监测等技术与梁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了智慧梁厂管理平台,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控,实现生产现场远程、实时、高效、智能监测控制,提升了现场安全管控能力、绿色文明施工水平及风险识别防护能力,全面提高了梁厂数字化管控水平。

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
每片梁都有“身份证”

  记者在基地信息化控制展示大厅看到,一块超大屏幕上展示着梁厂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合了4个平台的数据,可以对生产厂区进行全方位监控。
  “这个监控是智能化的。”杨智翔说。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会被自动抓拍,并且传输到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将据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提升厂区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梁板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梁板从原材料进场到完成架设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杨智翔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他点击已经建设完成的高架桥区段的一片梁,大屏幕上立刻出现这片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相当于每一片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样,假设后续这片梁出现了问题,都可以据此溯源。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兼具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某个环节、某个时间段的生产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后续研究,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升梁板生产质量。

新闻多一点
成绵高速扩容项目

  成绵高速扩容项目全长约124公里,双向八车道。项目由蜀道集团川高公司投资,四川路桥交建公司承建,总概算约347亿元。
  据悉,2023年年底,成绵高速扩容项目成都至绵阳境内40公里区段将建成通车,预计2024年年底全线通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杨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