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既织出美丽衣裳 又守护身体健康
  • ·乐至打造“中国僵蚕之乡”
  • ·今明天气
  • ·空气质量
  • ·乐至僵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诗人看“中国桑都”乐至的新“丝”路:

既织出美丽衣裳 又守护身体健康

工作人员向采风团介绍僵蚕。

采风团在红旗丝绸公司参观采风。

  4月26日,40余位诗人大咖齐聚四川乐至县,共迎“寻找田园的诗和远方——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诗人采风暨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早在2017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就携手乐至县委县政府,初尝“乐在蜀中,至善至美”的独特韵味。此后几年,双方一直为时代而歌,为发展喝彩,田园诗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乐至先后被授予“中国田园诗歌之乡”“田园诗歌创作基地”。
  作为“中国桑都”,蚕与桑的主题,已经在往届田园诗会多次出现。本次活动,乐至县邀请诗人走进僵蚕产业园、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了解入药僵蚕,触摸丝绸制品。大家在感受不一样的桑与蚕,体味新“丝”路的同时,也启迪创作灵感,诗赞大美乐至。
  正如诗人王小四(笔名)所讲,深入了解乐至僵蚕后,才改变了蚕就只是吐丝的固有印象。他也发出感慨:“乐至的蚕,既织出美丽衣裳,又守护身体健康。”

40余位诗人齐聚
寻找田园的诗和远方

  4月底的乐至,阳光普照,气温适宜。绿油油的新品种桑树中间,来自成都、资阳的40余位诗人正式开启“寻找田园的诗和远方”之旅。
  在僵蚕技术中心,展示着从蚁蚕到干僵蚕的全过程以及僵蚕入药的多种药品。
  “蚕除了可以吐丝,还可以制作成僵蚕作为药用,真的浑身是宝。”不少首次了解到僵蚕的诗人,纷纷发出感慨。
  除了僵蚕技术中心,乐至僵蚕产业园还配套建有僵蚕养殖工厂、僵蚕收储车间和气调库等设施。技术中心入口一侧,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成立的专家工作站。
  据悉,僵蚕园区采用“研—学—产—推”相结合的方式,建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辐射带动县内的良安、大佛等乡镇发展基地5000亩,并在省内外合作共建基地5000亩。2021年,僵蚕产量达200吨,全部达产则可年产僵蚕60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僵蚕生产基地。
  目前,乐至县已将僵蚕产业创建定位为全国单项冠军产业,力争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僵蚕基地2万亩,建成僵蚕特产药企集聚发展区、全国僵蚕集散交易中心,创建“中国僵蚕之乡”。

丝绸厂再现“桑都记忆”
蚕丝被的丝滑吸引诗人购买

  瓷砖外墙的大楼、青砖黛瓦的车间,走进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诗人们便被颇具历史感的工厂吸引。大门口矗立的“桑都记忆·1958”标语,将大家带回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奋斗年代。
  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原国营乐至县红旗丝厂,1958年在陈毅元帅亲自关怀下建设而成,也是乐至县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2003年10月,红旗丝厂改制为民营企业。目前,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一家集蚕桑生产、高端生丝制造、高档蚕丝被与桑叶茶开发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茧丝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技能改造工程,引进“领航者”等设备17套。目前,全县6A级生丝达到80%以上,成为四川省重要的优质生丝生产基地。
  展示中心内,诗人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蚕丝被的生产过程。一位诗人在感受过蚕丝被的丝滑温暖后,当即购买了一床带回家。
  乐至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全县有桑园面积10万余亩,蚕农茧款收入2.26亿元。全县共有蚕桑加工企业15户,主要生产生丝、蚕丝被、僵蚕、叶绿素、桑葚酒、桑叶茶等60余种产品。目前,乐至县已形成集栽桑、养蚕、缫丝、日用品、食品、生物制药、保健用品等传统养殖与资源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蚕桑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

新“丝”路启迪创作灵感
“既织出美丽衣裳又守护身体健康”

  诗人王小四是宜宾珙县人,本次参加活动,是他第一次来到乐至,他知道了乐至不仅是“元帅故乡”,也是“中国蚕桑之都”。
  “还是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僵蚕,真的觉得蚕浑身是宝,不仅吐丝可以纺织出美丽的衣裳,同时还可以作为药材,默默无闻却又很伟大。”王小四说,蚕活着吐丝,做成僵蚕守护我们身体健康,这趟看下来,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
  成都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熊焱已多次参与田园诗会活动。再次来到乐至的前一个月,他曾经为乐至写的诗歌《跟随一只蚕返乡》,在《诗刊》2023年第一期收录刊发。这次来到乐至采风,看到乐至的蚕桑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让他想起了一句诗。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句控诉当时现实的诗句,用在现在的乐至,应该改为‘遍身罗绮者,就是养蚕人’。”熊焱说,此次的采风让他有了全新的收获,也启发了灵感。这次回去,他还会继续为乐至田园、为蚕桑写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陈远扬 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