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夜遇七里山塘
  • ·苏北小镇板浦
  • ·广告
  • ·踏春月亮坪
  • ·穿起长衫逛古城
  • ·“浣花溪”征稿启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夜遇七里山塘

  

□彭涛

  苏州我来过好几次,但每次都很匆忙,少有机会体验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古韵。原本以为这次也不会例外,没想到那天吃晚饭的地点竟然是在“阊门”附近。于是,便有了偶遇七里山塘的机会。
  夜幕初降,阊门外灯火璀璨,人流如织。顺着街道右转,右手边有一处古院落。碧瓦白墙上,“山塘始祖,乐府诗神”八个大字古朴端庄,门楣上的牌匾写着“唐少傅白公祠”,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筑山塘河而修的祠堂。
  沿街再走几步,左手边一条狭窄的石板老街上人潮涌动,两层旧楼的山墙上,“七里山塘”在夜灯下醒目清晰,这就是传说中的山塘老街了。我随着人流信步走进了璀璨的灯火中。
  灯光里,沿街是两排古香古色的商铺,“一酥一信”“蚌娘”“国色”“姑苏巧手”“采芝斋”……全是别具特色的字号,小吃、丝绸、首饰,很苏州。我在这家店铺前站站,在那家店铺里看看,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其实,在我的眼里,风景区还是人少为好,不然的话,只看人头会很煞风景。可这一次,在山塘街拥挤的人群里我并未感到半点的不适,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后来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我想象中的山塘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吧!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若是没有了这摩肩接踵,反倒会让人觉得山塘街是浪得虚名了。沿街并行的山塘河也很热闹,船只满载游客,一串串红灯笼在河面上荡漾。这是一条运河,据说是当年白居易的功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山塘河不仅为苏州百姓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孕育出七里山塘的繁华与热闹。
  沿着石板路继续西行,店铺渐渐稀少,行人也少了很多。山塘街呈现出另一番模样。房子仍旧是低矮的,窗户里透出的亮光安静温暖,有咿咿呀呀苏州评弹声在夜色里氤氲。陕西会馆前空地的灯光下,有几个孩子在跳橡皮筋。孩子们跳橡皮筋已是多年不见的景象,这让我有了一些怀古的情绪。那几个孩子边唱边跳,欢快的声音像一粒粒滚动的珠子,让老街的夜色明亮而又清脆。
  继续往前走,老街越来越安静,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我经过了东齐会馆、知春园等地方,这些建筑都是大门紧闭。在经过复社纪念馆时,我看到“五人墓”,脑子里马上想起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这几个名字。张溥先生的《五人墓碑记》是语文课本中的名篇,“……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句子,早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再往前走,抬头远远地看见被黄色灯光装饰的“虎丘塔”,七里山塘马上就要走到尽头。这时,我感觉到双脚有些酸胀,不过心里的满足感很快抵销了疲劳感。
  夜遇山塘,行走在苏州历史的记忆里,感受着江南文化的熏陶,即使再走一个“七里山塘”,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