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专访获奖电影《随风飘散》导演旦真旺甲
峨影出品电影《随风飘散》剧照。
在最新公布的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中,由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随风飘散》榜上有名,备受关注。该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狗孩格拉》,曾入选韩国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得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题材单元最佳创意剧本奖。
5月7日上午,《随风飘散》的导演旦真旺甲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讲述了自己投身故事片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拍摄《随风飘散》的幕后故事。对于这次获奖,他感到非常欣喜,为自己能为我国电影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倍感荣幸。
旦真旺甲出生于阿坝州一个牧人家庭,从小生长在草原的他,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大学毕业后,他在若尔盖教书4年,之后进入电视台工作6年,凭借着一腔热爱钻研拍摄技术,参与过很多媒体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制作。工作之余,他喜欢独自一人到深山老林拍摄风景,山上的野生动物、秋天成熟的野果、发芽的花苞都成为他镜头下的点滴美好。这些工作经历为旦真旺甲带来丰富的拍摄经验,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能力尚有进步空间,于是萌生了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进修班的想法。
2006年,旦真旺甲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他积极参与北京电影学院本科班学生作品的拍摄。在校的这段时间,为他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契机,他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参加所有能去的学术研讨和创作活动,并且经常去学生剧组帮忙,在同学中留下了“藏族大哥”的名声。
“我觉得北京电影学院提供了一种氛围,让我和很多人共同为了电影梦想而奋斗。在这种氛围的促使下,我会非常自觉地去学习、积累和体验。”回忆起那段时光,旦真旺甲十分感激当时孜孜不倦的自己,“正是这种氛围促使我辞掉原来的工作,正式走上创作道路。”
为何选择阿来的原著小说《狗孩格拉》进行改编?是什么样的契机促成《随风飘散》的拍摄?
“时间要回溯到2019年。我的家乡在阿坝州松潘县,当时松潘县政府想振兴当地旅游业,于是邀请我回乡拍摄旅游宣传片。”旦真旺甲说,“恰好那些年我一直在酝酿拍摄一部电影,并且我认为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可以在家乡拍摄,是很有意义且十分荣幸的,所以我就提出再拍一部电影的想法。县里听了我的建议后也非常认可,承诺会全力配合电影的拍摄。”回到成都后,旦真旺甲和团队开始思考要拍一部怎样的电影。
旦真旺甲说,最初,团队成员觉得可以拍小清新的公路片和爱情片,但考虑到是第一次拍电影,这样做的风险太大,所以这一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旦真旺甲和阿来是老乡,两人也互相认识,旦真旺甲心想,不如改编阿来的小说,借助原著的文学基础和阿来的号召力,让首次电影创作更加稳妥。下定决心后,团队立刻着手挑选作品,考虑到拍摄能力、预算等因素,最终决定改编《狗孩格拉》。
为了将电影拍摄得更好,旦真旺甲邀请到专业的指导团队、演技精湛的演员参演。但是从《狗孩格拉》到《随风飘散》,剧组还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
《狗孩格拉》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将文本影像化的过程中,旦真旺甲基于自己多年拍摄纪录片的经验,对文本进行改动以适应银幕上的呈现效果。他大胆地将主角格拉从男孩改成女孩,整部电影便成为一部反映女性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
旦真旺甲说:“将原著中的故事和思想从文学迁移至电影,既需要为作品赋予情感与思想,还需要对作品进行电影化的调整,才能在原著的文学基础上构建属于电影的‘摩天大厦’。”
关于对女性的思考,更多来自于旦真旺甲的家庭,母亲的坚韧与姐妹的付出令他深有感触,最终决定通过不同的女性角色,多层次多角度地关注女性的处境。
为此,旦真旺甲有意模糊了电影中的具体时空,通过梦境来表现原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很多灵感都是在后期拍摄中迸发出来的。在影片结尾格拉上山这一段,他原本的想法是山上站满男人,冷眼看着格拉独自攀登,甚至让男人们堵住格拉上山的道路,将冲突的气氛烘托至极。但由于资金问题,加上山上海拔太高,天气条件比较恶劣,一时难以调度大量演员进行拍摄,所以最终还是让格拉独自登上神山。“创作中的遗憾无法避免,因此只能尽量克服困难。”旦真旺甲始终想要达到理想中的真实感,“我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寻找可行的途径贴近自己想要的效果。”他想要在《随风飘散》中呈现真实的藏族群众,追求自然平实的情感,所以用质朴的叙事方式,直抒胸臆地展现世俗观念和人心冷暖的碰撞,让观众通过电影对苦难充满悲悯之心。
目前,旦真旺甲正在参与筹备系列纪录片《亲爱的熊猫》《亲历者说》。其中,“5·12”汶川地震十五周年纪录片《亲历者说》已摄制完成,拟于5月12日正式播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