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深读-
A14深读
  • ·创历年之最 四川6项目喜获优秀出版物奖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创历年之最 四川6项目喜获优秀出版物奖

《武则天研究》

《中国城市通史》

《青藏高原考古(10册)》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辑补旧五代史》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之一,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近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奖结果正式公布,《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等100种图书荣获“图书奖”,《伟大征程》等3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荣获“音像电子出版物奖”,《构建全媒体出版格局的发展策略研究》等30篇论文荣获“出版科研论文奖”。此外,99种图书、8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荣获“提名奖”。
  四川省有6个项目获奖,创我省历年之最。6个项目分别是“图书奖”5项(正奖4项、提名奖1项),“出版科研论文奖”1项。
  在四川省6个获奖项目名单上,获得“图书奖”正奖的四种图书分别是《武则天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城市通史(7册)》(四川大学出版社),《青藏高原考古(10册)》(天地出版社),《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海南出版社、天地出版社)。获得提名奖的是《辑补旧五代史(10册)》(巴蜀书社)。来自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心中有孩子手下方能出精品——童书出版中“儿童性”的认识和体验》获得“出版科研论文奖”。

《武则天研究》:专家“科普”真实的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罕见的女性皇帝,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史学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唐史学界对于与武则天相关的各个问题,如出生地、入宫、立后、临朝称制、用人政策、文化政策、宗教政策等展开全面研究,并渐渐脱离了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褒贬的传统史学范畴,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方法,深入到对具体问题的细致探讨之中。在本书中,作者用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真实的武则天。
  作者孟宪实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他以新史学的研究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不一样的武则天。虽是学术著作,但读者阅读起来并不会感到枯燥,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科普性”学术著作。

《中国城市通史》:打破狭隘的地域界限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史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期。2022年春,一本名为《中国城市通史》的城市史专著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系统梳理数千年间中国城市生长史。这本专著是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何一民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倾几十年之力编著完成,堪称当前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集大成者,为高等院校开设中国城市发展课程奉献了一部全面系统的教科书。
  《中国城市通史》系统梳理了从史前时期至1949年前数千年间中国城市从孕育到生长的发展变迁过程,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对历史上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加以考察。突破学界过去只关注内地城市的研究范式,将历史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纳入中国城市发展史之中,在魏晋南北朝卷、宋辽夏金卷、元明卷、清代卷设置了少数民族专题,其中,对与宋朝并立的辽、金、夏三个少数民族政权所辖城市进行系统考察等,打破了以往中国城市史中狭隘的地域界限,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文明发展全貌的认识。

《青藏高原考古(10册)》:精心撰写的考古学术文集

  作为国内首套集中展示青藏高原历史文化全貌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大型考古学术文集,该书囊括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的学术成果,100多位专家精心撰写,全书600万字,近4000幅插图。由国内藏地考古的研究机构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持编写,携手中国社科院、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四川、云南考古所等专业机构,聚集了以霍巍、李永宪、王仁湘等为首的全国藏地考古研究的专家。
  本丛书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技史料,从田野考古、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收录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成果,首次完整再现了青藏高原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交流融合的过程,深层次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内涵以及生态演变。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电影、纪录片都备受瞩目

  十多年前,成都女孩李微漪从若尔盖草原救活一只命悬一线的狼族遗孤,她陪伴并野化这只名叫格林的小狼,在相依相伴10个月后,让这只由人类抚养长大的小狼成功地重返狼群。李微漪因《重返狼群》一书备受瞩目,同名电影、纪录片传遍大江南北。2022年后,由李微漪和传记作家红娟共同完成的《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面世,深度挖掘传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书中,“狼妈”李微漪向读者普及了与狼有关的知识,讲述了草原上淳朴的民风民情。

《辑补旧五代史》:另辟蹊径填补史学相关空白

  获得提名奖的《辑补旧五代史》实力不俗。在二十四史当中,有二十三种是原本流传下来的,只有一种比较特别:其原本到明代消失不见,那就是《旧五代史》。今天我们常见到的《旧五代史》通行本,是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本子。但这个本子被学界认为不够理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陈垣便指出其中需要修订的地方。
  1994年,陈垣之孙、历史学家陈智超正式投入辑补《旧五代史》的工作。2015年与巴蜀书社开展合作后,由巴蜀书社出资,为陈智超先生配备工作助手,先后有三十余名助手投入到辑补《旧五代史》的工作当中。2021年,450万字的《辑补旧五代史》由巴蜀书社出版。
  《辑补旧五代史》一书,是从原典出发,从《永乐大典》《通历》《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籍中,辑出属于“薛本《旧五代史》”(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的部分,重新完成一部较之现有通行本更加接近薛史的《旧五代史》。该书的出版,另辟蹊径填补了史学相关空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