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特别报道-
A8特别报道
  • ·我为“神十七”飞行任务设计标识
  • ·四川今起重启“热晴模式”
  • ·知冷暖
  • ·同呼吸
  • ·第十八、十九届华表奖提名公布“峨影出品”多部入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美院在读研究生谭昊瑜:

我为“神十七”飞行任务设计标识

谭昊瑜和她设计的“神十七”飞行任务标识。

  5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公布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基本情况,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在本月内发射。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将在今年10月发射。
  神舟系列飞船从无人到载人、从单人到多人、从短时在轨到太空“出长差”,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辛探索取得的成绩,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有人报考相关院校专业,也有人放弃高薪扎根发射场。
  本文讲述的这位青年人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与神舟飞船研制、发射相关,但她的奇思妙想,却让神舟十七号飞船有了更深的视觉记忆点。她就是为“神十七”设计飞行任务标识的谭昊瑜,目前是四川美术学院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

为神舟十七号设计任务标识“中标者”竟是一名在校生

  得知自己的设计作品被选用,谭昊瑜十分惊讶,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言表的激动,“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会被选上,当初也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
  初见谭昊瑜,160厘米左右的身高,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穿着一件宽松的灰色卫衣,整个人似乎都被宽大的衣物包裹了进去,身材显得娇小。可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个娇小的身躯,竟然“藏”着无尽的奇思妙想。在小谭随身的双肩包里,放着她的各式“装备”——平板电脑、画笔、稿本……“这些都是出行必备。”她这样形容道。
  2023年2月1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征集天舟六号、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三次飞行任务的标识。
  一直关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谭昊瑜父亲,立即把这个信息转给了女儿。“没想到航天飞行任务的标识也会面向社会征集,我就想自己动手尝试一下。”谭昊瑜接到爸爸的微信,立即有了创作的冲动。
  同时,四川美术学院在获悉该信息后,也立即动员学生们参加。学校召集数字媒体、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等专业的老师,组成指导队伍帮助学生参加设计征集。谭昊瑜也有幸加入到创作团队中。
  经过层层筛选、比拼,最终,三次飞行任务标识征集结果出炉了!谭昊瑜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设计的标识成功入选,同时也是此次公布的三个标识中,唯一一个由高校学生执笔设计且被选用的作品。
  “整体任务标识采用了一个对称的构图,把任务飞船放在画面最中心的位置,飞船和空间站形成了横向对接。我主要想表现的就是本次任务飞船这个数字‘17’,所以我把数字‘17’和飞船的尾焰进行了一个结合,再加上周围星星的装饰,整体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也寓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自己设计的标识,谭昊瑜这样解读。

11天时间完成设计 数字“17”变形为飞船尾焰

  “有时候在街上闲逛,进了一家小店,看到一个设计,灵感一下就来了,抓住那丝丝灵感。”谭昊瑜对记者说。
  正是这样的创作感觉帮了小谭大忙。从加入学校的创作团队,到构思,再到画稿、优化,最终作品投递,尽管全程只有11天时间,但谭昊瑜把在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创作感觉都用了出来,“我是2月24日进入团队,3月6日就截稿了,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去形成一个全新的创意。”
  而如何把“神十七”飞行任务标识的严肃、庄重和自己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一直是谭昊瑜思考的难点。“所以我想的还是延续之前标识的一个大致的基调,在这个基调上进行创作,就想到了‘神十七’的数字‘17’。”
  因为谭昊瑜一直对字体设计颇感兴趣,平时也喜欢自己“捣鼓”一些有设计感的字体,“在想这次设计的时候,脑袋里面就突然蹦出来一个念头,要不在字体上做文章,然后我就这么做了。”
  最后证明,谭昊瑜的想法是成功的。她把数字“17”与神舟飞船的尾焰结合起来,“17”变形为尾焰,既突出飞船主体,又给人一种向上飞行的视觉记忆。

设计与学习永无止境 未来期待更多成功

  回顾“神十七”飞行任务标识设计的过程,谭昊瑜直言“学到了很多”。“比如说空间站的结构,哪个部分是对接哪个飞船,每个舱体是接在左边还是右边,这些我都不了解,需要反复查找、看一些图片或模型资料,进行参考,这让我学到了很多。”
  同时,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多次修改、调整,甚至是推翻重来。“一开始我画了很多草稿,从每一个细节上进行调整。”谭昊瑜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的设计草稿。
  从谭昊瑜展示的设计稿来看,最初版本的标识是以红、黄为主色,辅以深蓝色的底色。而标识的构成元素中,飞船占据了标识的中心、主体位置,飞船两侧的太阳电池翼从标识外环下方位置凸出来;数字“17”置于飞船下方……
  “其实这个时候,标识的整体颜色和后面这个‘17’有点融在一起了,不是很能突出整个空间站和飞船的形状。”谭昊瑜说,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反复修改,最终呈现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虽然这次的设计比较成功,但并不代表我可以一直这样成功下去,接下来还是想好好地继续把设计做好。”谭昊瑜说,学无止境,设计也是永远学不完的,她会一直探索下去。
  再过几个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就要发射,奔向浩瀚太空。谭昊瑜也将受邀前往发射场,亲眼见证自己的设计作品印制在航天服上,护佑着航天员飞向太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喻言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