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103岁八路军老战士魏克去世 曾两度进京参与阅兵盛典
  • ·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公务机票代理服务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委托管理正式启动
  • ·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务机票代理服务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103岁八路军老战士魏克去世 曾两度进京参与阅兵盛典

魏克

魏克曾受邀赴京观看阅兵式。

  5月29日下午,料理完父亲的后事,魏星几兄妹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到父亲生前居住的干休所歇息,这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此刻一片寂静。“感觉他还在我们身边。”谈起父亲,魏星红了眼眶。
  5月25日晚9点25分,八路军老战士魏克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3岁。魏克18岁从军,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戎马一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也见证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魏星是魏克最小的儿子,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曾两次陪伴父亲进京参与阅兵盛典。父亲突然离世,让他悲痛不已,那些与父亲一起经历的喜与悲、甜与苦的故事,都已经化作回忆。

重症监护室外 祈祷的奇迹没有出现

  “2022年12月22日,父亲感染新冠病毒住进医院,就再也没有出来。”魏星说。
  父亲生活的点滴,魏星都记得格外清楚:“起初父亲是在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我们基本上都是24小时守在医院。”魏星说,3月18日,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直到去世。
  5月25日那天,重症监护室外,和父亲一墙之隔,魏星心里祈祷的奇迹并没有出现,父亲还是走了,也带走了魏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那份情感。
  魏星几兄妹为父亲办好后事,去了父亲生前钟爱的那家山东菜馆,吃了他怀念了无数遍的家乡味道。

80多年坚持写日记 82岁从零开始学电脑

  在成都第十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魏克的家里,挂着一幅字:“七十风云见高低,八十晨跑六公里,九十电脑写文章,百岁回望换天地。”这是魏克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魏星介绍,“七十风云见高低”,是父亲对自己革命征程的总结。1938年1月,山东肥城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魏克胞兄、地下党员魏麟甫参加了自卫团。同一年,魏克参加了游击队,在泰西地区坚持抗战,历任宣传员、青年干事、指导员。从那时起,魏克就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古有“弃笔从戎”,魏克则是从军后拿起了笔。1938年直至去世,他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他也由此成了军中的一部“活字典”。
  军旅一生,转战南北,为何坚持记日记?魏克生前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其实当初的想法很朴素,因为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当时小学都还没毕业,就用这种办法提高文化水平。”
  82岁那年,魏克决定开辟“新战场”——学电脑。他从零开始,跟着孙女婷婷学拼音学打字,终于“攻下了这片阵地”。魏星告诉记者,父亲曾经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花一两个小时在电脑上写作,“学会打字后,日记和书稿都是在电脑上自己敲出来的。”
  2万多篇、数百万字,从抗日战争写到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魏克80余年坚持写日记,也正是在这些日记的基础上,他先后出版了多部书籍。

想实现父亲的遗愿 把所有日记整理成册出版

  魏星告诉记者,父亲的日记在他生前仍然有部分还未整理完。而将剩下的日记整理成册出版,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有点遗憾,但是我和兄弟姐妹们在办完父亲的后事之后,会一起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这些文字作品,完成他生前的愿望。”魏星说。
  坐在父亲时常坐的沙发上,魏星时不时看向桌上、墙上父亲的照片,把他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魏星的话语里,魏老勇毅坚强,是战士是榜样;他又是一个可爱的父亲,喜欢吃冰淇淋和奶油蛋糕;他还是魏星生命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是魏星记忆里蜿蜒的小溪,浸润着魏星的心。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赵紫萱杨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