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成都大运会各项目测试赛精彩上演
  • ·各国运动员名单陆续确认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流程、全要素实战演练

成都大运会各项目测试赛精彩上演

  成都大运会赛艇项目测试赛在新津举行。

成都大运会排球测试赛第一阶段比赛现场。图据成都大运会官网

  5月29日,距离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还有60天。实战检验,以赛备战。根据计划,从5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11日,大运会各项目系列测试赛相继开展,不仅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涉及项目多,也是检验大运筹办工作进展,实战场馆运行团队水平,为大运会全面预热的重要机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赖芳杰

模拟突发情况并有效处置为赛事运行提供实战考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系列测试赛以省、市级比赛为主,坚持“以竞赛为核心,以场馆为主体,以属地为保障”场馆化运行模式,按照正赛标准和流程,组织实施测试赛。除今年4月成功举办了体操项目测试赛之外,还有17项测试赛正陆续在各大运会场馆上演,包括赛艇、射箭、柔道、排球、田径、羽毛球、篮球、跳水、击剑等项目,将会为赛事的运行提供更多实战考验。
  5月28日,2023年成都大运会赛艇项目测试赛在新津赛区的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赛艇场馆举行。测试赛参照正赛标准流程开展,来自各地的70余名运动员,在水道上进行了混合四人双桨、男子单人双桨、轻量级女子双人双桨等10项比赛。比赛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赛区各工作部在测试赛后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完善,为正赛举办奠定基础。
  5月27日,2023年成都市青少年射箭锦标赛暨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在现代五项赛事中心开弓。来自成都各中小学、射箭运动俱乐部等共400余名运动员参赛。大赛设置包括个人、团体在内的多个奖项。此次大赛完全按照大运会规程实施赛事组织和服务,充分检验了各保障团队的办赛水平。“在这么标准的赛场上参与非常规范的赛事,对我而言不仅感受到了激烈的气氛,也是一次技术的历练。”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运动员王梓馨全身心投入到赛事过程中,一番比赛下来,她感到非常兴奋。
  5月27日,2023年柔道项目测试赛在简阳市文体中心大运会柔道竞赛场馆开赛。本次测试赛通过全员参与、全要素、全流程演练,全面磨合赛时指挥运行体系流程。本次测试赛有来自天府新区、彭州、新都、新津等4支队伍参加,共85名运动员。运动员们采用勾、扳、摔等方式,激烈对抗。全场加油声不绝于耳,氛围热烈。测试赛全程模拟了成都大运会柔道项目男女组个人赛和男女组团体赛,所使用的计时积分系统与正赛一致。现场还模拟了突发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置。
  此外,“爱成都·迎大运”“奥运之星”2023年成都市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学组)暨成都大运会测试赛第一阶段比赛5月28日在成都市新都一中北星中学校圆满完赛,选拔产生的16支代表队将参加6月3日至4日在7个赛区、10个大运会排球竞赛、训练场馆进行的第二阶段的测试赛,全要素检验成都大运会排球场馆比赛运行情况。成都大运会排球竞赛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3日至4日举行的测试赛第二阶段比赛,将严格按照大运会排球比赛的标准,进行全要素、全流程检验,通过比赛理顺流程、查漏补缺,为成都大运会排球项目的成功举办打下良好的基础。

桌椅是借的、绿化养护用雨水来看成都大运的绿色低碳妙招

  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场馆,改造提升36个既有场馆;全面采用绿色建材;所有场馆进行了LED节能灯具替换。成都大运会的绿色低碳妙招,随处可见。
  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场馆,主要包括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馆、全民健身用房、室外足球场及配套用房。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周围地面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可以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持续保持路面干爽、安全。更重要的是,场馆还具备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年回收雨水3000吨以上,基本满足场馆绿化养护用水。
  位于高新区中和片区的高新体育中心,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综合服务中心、体育场、垒球场、风雨球场等组成,已成功服务2022年世乒赛等国际大型赛事。综合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室内CO 浓度监控系统、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等节能系统及设备,有效实现节约资源,提升环境价值。其中的多功能体育馆是四川省第一个按NBA标准建造,可根据需求在24小时内完成制冰并转换成为冰场,能够满足NBA季前赛、排球、体操、短道速滑等众多国内外比赛要求。
  除了新建,成都大运会还有36个既有场馆,均是通过“绿色低碳”手段进行改造升级而来的。据了解,既有场馆充分利用大运会契机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所有场馆进行了LED节能灯具替换,并实现多级照明控制;多个场馆加装布袋风管,使用VRV多联变频空调,促进场馆高效稳定用能。经改造升级,大幅提高了场馆的标准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城市赛事举办和全民健身需求。
  其中,四川省体育馆作为大运会众多场馆中唯一列入成都“城市记忆老建筑”的场馆,30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提升改造,也是此次大运改造场馆中施工难度最大、投资额度最大、工期最紧的场馆之一。通过植入低碳智能技术,设立先进的灯光照明控制系统、暖通设备、自动消防喷淋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现场馆功能迭代升级。
  成都市乒校作为大运会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场馆,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优先利用机关现存储备物资进行保障,场馆内办公使用的所有桌椅板凳,全部是筹措借用,未花一分钱。打印机也是从其他单位筹措借用,办公电脑则是工作人员从原单位借用或者自带的私人电脑,临建设施从13个减到3个。通过精准规划、合理利用,成为大运会临建设施最少的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