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护航
在成功发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四川智慧”的支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简称“航天科技七院”)除了久经考验的点火器、起爆器、爆炸螺栓、火药装药、点火药盒、固体小火箭和非电传爆类等火工品再出征,还设计生产了主要用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发射系统故障检测的系统,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航天科技七院692厂承担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30余种共计500余发火工品的研制生产工作。
在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过程中,692厂配套火工品占全箭火工品的90%以上,主要起到发动机点火、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逃逸分离等作用;在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过程中,公司配套火工品占全船火工品的80%,主要起到返回舱与轨道舱的分离、回收着落各时序动作点火等作用。
参与此次发射任务的还有航天科技七院7105厂设计生产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发射系统的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整个发射系统的核心。由于神舟十六号发射采用新的故障检测系统,所以7105厂对所有控制台、继电器、单板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从下达任务书到设计图纸全部完成,总体只给了两个月时间。在这两个月时间里,1个手动控制台和2个继电控制组合,由先前的立式改为卧式,电源不同,继电器不同,单板也不同,图纸100多页,其中A0图纸就有10多张,线路和结构图纸200多张,都得重新设计。
设计人员最大的工作量还是测试。一个继电控制组合有100多个不同种类的继电器,一个继电器测试点就达10个,每台设备有几百个测试点,每个点都得手工做输入和输出测试。“在设计工作中,设计并不是难点,最困难的是责任心带来的压力。要确保每一路导通,要确保故障检测万无一失。”主管设计师龚张侠说。
此次发射任务中,在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中,都能看到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简称“十所”)的智慧。
在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上,十所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成火箭飞行的测速、定位,对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承担着运载火箭“眼睛”的功能。
十所牵头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负责对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神舟十六号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十所承研的天链二号03星地面终端站则是本次发射任务的主力测控站。
十所为各系统配置的时统设备担任着“时间指挥官”的角色,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为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进行“精准同步”,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