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刘明说。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表示,将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刘明说,要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方案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扶持举措,进一步健全组合式激励。
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
财税政策方面,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土地政策方面,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信用政策方面,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在例行检查、专项抽查中减少检查频次,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
刘明说,要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资金支持政策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方案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商业贷款、开发性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等。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投入偏少的局面,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地要弄清吃透各种资金的支持范围、方式和申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支持合力。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