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49个场馆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
  • ·能赛尽赛、应开尽开
  •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首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运场馆赛后咋利用?

能赛尽赛、应开尽开

  成都大运会结束后,场馆如何利用?市民如何共享大运成果?在6月28日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倒计时30天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钢对此作出解答。
  盛钢介绍,目前,成都全市体育场馆类型、数量均已达到全国前列。大运会比赛、训练的49处场馆,除新建的13处外,其余36处都是依托已有公共体育场馆、学校场馆、省市竞训基地进行改建。场馆布局为赛后持续利用奠定了现实基础。
  “大运会结束后,下半年我们将以大运会场馆为承载,举办世界体育舞蹈节、ATP250成都公开赛、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盛钢说,成都将持续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单项体育协会的沟通,力争通过高等级赛事的植入,不断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赛事长期落户成都,促进赛事遗产更好服务和支撑场馆后续利用。
  盛钢表示,按照能赛尽赛、应开尽开原则,成都将持续更新发布大运场馆“惠民开放清单”,免费发放体育惠民运动券,积极举办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时尚体育项目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引导广大市民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大运成果。
  此外,将积极引进培育本土职业赛事队伍。结合场馆特性、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电子竞技等有影响力的职业俱乐部根植场馆,通过定期举办职业赛事为场馆持续引流,增强场馆核心竞争力,促进竞赛表演产业发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