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发布
  • ·23年如一日,竭尽所能为过往部队提供最优服务保障
  • ·他们用军人本色守护森林底色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董绍林:

23年如一日,竭尽所能为过往部队提供最优服务保障

董绍林在工作中。

  8月1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全国双拥办联合发布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10名个人被授予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称号,其中,四川省峨眉山军供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董绍林榜上有名。
  8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这位54岁的退伍老兵,他告诉记者,自己1986年10月参军入伍,从军14年,服务保障23年,始终情牵部队、心系国防,竭尽所能为过往部队提供最优服务保障,高标准完成了3818批次近106.72万人次军供保障任务。

家国兼顾 他在峨眉山做起了国防“服务员”

  2000年,董绍林结束了14年的军旅生活。因妻子家乡在峨眉山市,来自山东济宁的他,便从部队转业至峨眉山军供站工作,从此开始了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服务员”生涯,23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从事着军队供应保障工作。
  董绍林从站里的一名保管员做起,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主动协助站长制定食谱、联系军代表、做好后勤保障。这个踏实肯干的山东小伙子很快赢得大家的信任,也很快成长起来,2006年担任副站长,2012年起担任军供站支部书记并开始主持工作。
  经过几年的工作积累,善于观察思考的董绍林渐渐发现,站内设施已逐渐陈旧老化,影响工作质效,大家多年沿袭的保障工作方式也未及时更新调整,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军供任务的发展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董绍林开始进行大胆的改革优化。他多方奔走,先后争取到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优抚改造资金600余万元,对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2014年购置食品检测仪,可在15分钟内快速检测出肉类品质,确保食品安全;2015年在全省率先配备保温送餐车,提供4小时长效保温,遇到站外送餐、进站晚点等情况都能恒温供餐;2018年对餐厨区、住宿区进行改造升级,修建300平方米的水冲式军供卫生间,提供24小时不间断热水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多人同时使用需求;新开设健身房、图书角、坝坝电影等多功能区,为广大官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环境。

服务精细化充满人情味“峨眉山军供站”成为响亮的招牌

  在峨眉山军供站内,有一面锦旗令人印象深刻,上面写着“有求必应无愧军人之家”,这是2017年解放军某部赠送,感谢董绍林带领峨眉山军供站,一次又一次地向高难度任务发起挑战,竭尽所能为过往部队提供最优服务保障。
  2019年9月的一天,火箭军某部官兵列队向全站职工敬礼致谢;2021年5月,某部首长亲自送来“待兵如亲、保障有力”的锦旗。
  峨眉山军供站先后被评为“全国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原成都军区“军交运输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双拥共建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重点军供站”验收。
  军供站在岗工作人员只有7名,这7个人承担着19个站点162公里铁路线的保障任务。于是,董绍林另辟蹊径创新探索出“军供+机动”保障机制,通过政审、体检、业务考核等程序,董绍林选拔了12名机动人员组成机动业务小队,每年对他们开展两次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关键时刻能挑重担;他还对军供站周边的餐饮店进行筛选考察,挑选5家餐馆签订合作协议,确保面对临时性、大批量任务时能有效应对、保质完成。
  一手抓硬件设施的同时,董绍林还下功夫钻研现代军事供应保障新特点,细心收集过往官兵的意见建议,不断更新升级软件服务,牵头编印《峨眉山军供站应急供应方案》,统一规范住宿就餐、转运安全等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严格落实采购、加工、送餐、留验、检疫等制度,确保应急保障作业规范有序。
  充满人情味的精细化服务,让“峨眉山军供站”成为军供保障线上一个响当当的招牌。董绍林也成为全省爱国拥军的先进代表,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2022年被评为四川省“军供保障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荣获四川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