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引领示范带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27岁教师无氧登顶海拔7546米雪山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通过“8000米攀登摸底考试”

27岁教师无氧登顶海拔7546米雪山

雷波一行在努力向上攀登。

雷波

  用脚步丈量高山,用身体感触自然,突破自我极限,攀登人生高峰。8月1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川北医学院获悉,该校27岁教师雷波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成功登顶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的慕士塔格峰(以下简称慕峰),将校旗插上海拔7546米的峰顶,并成功通过“8000米攀登摸底考试”,实现人生新的突破。

无氧登顶 通过“8000米攀登摸底考试”

  慕峰海拔7546米,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慕峰山体浑圆,状似馒头,常年积雪,冰川广布,当地人称之为“慕士塔格阿塔”。在维吾尔语中,“慕士塔格”意为“冰山”,“阿塔”意为“父亲”,因此该山也被称为“冰山之父”。它与西昆仑山脉最高峰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海拔7595米)三足鼎立,被并称为“昆仑三雄”。
  作为耐力型山峰,由于慕峰海拔在8000米以下,大部分人在此尝试无氧攀登。因登顶过程中主要挑战高海拔缺氧导致的严重高原反应,以及一、二号营地之间冰裂缝可能危及生命,它被业界称为“8000米攀登摸底考试”。
  7月29日上午8点45分,雷波成功无氧登顶,按相关规定,他将获得“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称号。

专业训练 负荷20公斤从城区徒步凌云山

  雷波本科毕业于西华师大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专业为登山户外运动。“读研时,我就有攀登慕峰的想法,想通过‘8000米攀登摸底考试’。”他说,对于登山户外运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登顶慕峰似乎是一堂必修课。
  去年,雷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川北医学院研究生处,成为研究生辅导员。为完成登顶慕峰的愿望,在学校领导与同事们的鼓励下,今年3月,他将登山计划上报国家体育总局,并最终获批。
  为完成此次登山目标,雷波制定了20周体能训练计划,有序完成了有氧、无氧、力量等主要训练任务。直到出发前一周,他才停止体能训练,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适应高原环境,5月1日,雷波带队前往阿坝州进行高海拔登山徒步训练,在此之前他已积累两座海拔5000米、两座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攀登经历。
  6月10日,天气很热,雷波负重20公斤,从位于南充主城区的北湖公园出发,徒步向城外的凌云山进发,并登上山顶。往返50多公里,花了10多个小时。“训练中最大的挑战是枯燥,10多个小时的负重徒步,确实是耐力和毅力的挑战。”他曾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打发训练中的无聊,例如听歌、听历史故事。

雪花飞舞 成功无氧登顶7546米慕峰

  7月11日,雷波在新疆喀什与队友会合。7月13日,他来到慕峰大本营(海拔4400米),做登山前的准备。慕峰攀登需要经历两次适应性拉练,在完成1次5500米、1次6300米海拔的拉练后,7月22日,雷波一行人向山顶发起挑战,但由于山区气候不稳定,途中遭遇恶劣极端暴雪天气,全队紧急下撤。
  7月26日,雷波第四次踏上征途,其间经历了三大段跨越式的海拔提升,平均每前进1公里耗时8个小时。
  7月29日凌晨,睡了2个小时后,最后“冲顶”时刻到来。雷波一行人啃了几口小面包后便戴上头灯、背上冲顶包,在雪地里挪动脚步。他回忆说,刚出发15分钟就遇上刮大风,手指头由寒冷到麻木、到刺痛、到失去知觉,“整个人觉得随时都会倒下,身体有点不受控制!”早上8点45分,雷波和4名队友终于登上慕峰峰顶。
  回到大本营,手机有信号了,雷波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了父母、学校领导和同事,大家都为他祝福。“闭上眼睛,满眼依然是飘落的雪花。”雷波回忆说。
  从7月11日到达新疆喀什到最终成功登顶,雷波写下了18篇日记,记录这次登山的重要时刻,以及登山的艰难。
  雷波在日记中写道:“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能变弱,走向凋零。而向上,健康,则需要你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并且以正确的方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杨方雷 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