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张杰张峥边雪
江苏扬州报道古运河扬州城区段南部水流湍急,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扬州主政者治理运河,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和水文景观——扬州“三湾”。从明代至今,扬州“三湾”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江苏扬州“三湾”进行了一番探访。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位于扬州市区南部古运河畔的三湾片区,是天然的生态湿地和重要的水工遗产,也是扬州首个位于城市中央的湿地公园。
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采访期间,记者步行在剪影桥,可以看到古老的运河水在博物馆边上缓缓流淌,水面以及运河两岸散发出静谧、清新的气息,令人欣喜而振奋。现代与传统两股时光在此交错,也见证着大运河的活力与无限可能。不远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矗立在古运河畔,见证着运河与两岸儿女在新时代书写崭新的大运河故事。
“2014年以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水又黑又臭。在扬州人的心里,三湾曾经的形象就是脏乱差。因为这里曾是一个化工企业园区,还有不少废弃的垃圾。”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回忆说。
这种情况到2014年有了改观。扬州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大运河沿线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关停搬迁相关工业企业,开展湿地修复。除了环境治理,还进行了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比如健身步道、城市书房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在三湾,也跟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有关。
2021年6月16日,位于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部,设有不同主题的展览,参观者可以通过上万件文物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数字化技术,身临其境感受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饮食风物以及沿线自然生态。
虽然开放至今只有短短两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却已声名远播,并荣获202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同时,前来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据统计,开馆当天,预约量达5000多人次;开放一年多,前来参观的人数就达400多万。现在,该博物馆已成为年轻人到扬州旅行的“网红”打卡点,称得上是大运河文化带的新地标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