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凉山小伙木乃约热赴北大报到入学
  • ·七夕成都各婚姻登记处送上国风浪漫
  • ·西渝高铁铜钵河特大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凉山小伙木乃约热赴北大报到入学

“带妈妈爸爸去北京看看”的心愿得以实现

到了北京后,木乃约热带着父母、妹妹去逛了鸟巢。

  木乃约热和家人在甘洛县即将坐上复兴号前往北京。

  今年高考,18岁的彝族男孩木乃约热以681分的总成绩,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被北京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成为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建县以来,在本地就读考上北大的第一人。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前,他还在地里帮家里干农活的励志经历感动了网友,并迅速登上热搜。
  谈及实现“北大梦”后最想做的事,木乃约热说:“妈妈还没有走出过甘洛县,我想带妈妈爸爸去北京看看。”
  8月17日,木乃约热带着父母、妹妹乘坐复兴号动车组来到北京。8月19日,到北京大学报到入学。
  他的愿望,实现了!

“我家住在半山腰”

  木乃约热的家,位于凉山州甘洛县境内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上。这里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木乃约热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彝族农村家庭。父亲苟尔打付是一名油漆工,日常收入主要依靠农闲时外出打工。母亲则在家务农,照顾木乃约热兄妹4人。
  “那时,最期盼的事是爸爸从打工地回家。”木乃约热说,父亲一买好火车票,他就扳着指头计算归期。
  铁路与木乃约热一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十多年前,父亲苟尔打付常乘坐穿行于大凉山的公益性“慢火车”到成都打工。后来打工地离家更远了,普速列车成了苟尔打付出川的交通工具。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大凉山终于通了复兴号。苟尔打付在家门口就能俯瞰对面山脚下新建的甘洛南站,再外出打工时,复兴号就成为他的首选。
  “坐动车方便、舒服,速度还快。现在工钱涨到了300元一天。早到一天,就多挣一天的钱。”苟尔打付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考取了省外的大学,有了动车,他们也能提前一天回家。
  从公益性“慢火车”到复兴号,穿行大凉山火车的速度快起来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不再是期盼,已经变成彝家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4年后,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木乃约热家里收到了2.5万元的建房补助款。一年后,一家人如愿搬进了自家修建的砖房。“我也为修房子出过力。”木乃约热骄傲地说,当年还不到10岁的他,牵着驮着沙石的马匹,在泥泞小道上来回运送建筑材料。
  “儿子一直很懂事。”谈及儿子,苟尔打付一脸欣慰,这个暑假木乃约热照例每天帮家里干农活,“本想让他考完好好放松一下,但孩子却想着帮我们减轻点负担。”

在自己“平凡的世界”中奋斗

  木乃约热的母亲没上过学,父亲苟尔打付因家里贫困,读完初二只好辍学回家。“即使家庭再困难,也要供他们上学。”苟尔打付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木乃约热常听到父亲念叨的话。
  木乃约热就读的村小未设英语课,刚去县城读初中时,学英语很吃力。为了赶上进度,他很早起床,在校园里背诵英语单词,有很多次坐在路灯下直接睡着了。规律作息、不熬夜突击,是木乃约热保持充足精力的方法。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他选择在即将停止供餐、没人排队的时段就餐,并将吃饭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英语和语文作文考试总是因为书写不规范丢分,他就摘抄名人格言,苦练硬笔书法,直到写完一个笔记本。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奋斗。”这是木乃约热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摘抄的一句话。他喜爱这本书,曾反复阅读过。主人公自立自强、勇于拼搏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木乃约热在自己的“平凡的世界”中奋勇前行。

“北京,我们来了”

  高考前几天,父亲苟尔打付特意从打工地返家。高考那两天,他每天一早到考场,中午才离开,想在离儿子最近的地方为儿子加油。“直到同学家长偶然提及,才知道爸爸每天都来考场陪我。”木乃约热说,父母从不用言语表达爱,但他一直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幸福成长。
  到了北京后,木乃约热带着父母、妹妹去逛了鸟巢和长城。8月19日,木乃约热在北大工学院报到,成为一名北大新生。
  对于社会的关心与关爱,他表示:“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关注,一定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龚萱 伍秋明 李琳 陈昶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