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开展家风文明建设
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家风家训。
郑家村新貌。
“你说这个家规呀,我们家家户户都挂得有呢,不稀奇。”面对路人的询问,古远达站在自家房门前回答道。
“踏踏实实,自立更生,认认真真,尊师重学”,“人勤为本,家和成根”,“一诚抵万金,百善孝为先”……细数这座村庄,有66户人家门口都挂着家规,内容不同,但家规精神却代代相传。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还结合各家各户的家规,编写了新时代的“兴家三字经”,老老少少都能背上三两句。
8月8日,在广安市岳池县纪委的推荐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于村落间感受家规背后的新风尚。
年近八十的古远达精神矍铄,年轻时当过兵,也当过多年教师。
在这个家庭里,家规“踏踏实实,自立更生,认认真真,尊师重学”,已践行三代。从古远达开始,大儿子古永虎子承父业教书育人,二儿子古永辉的大女儿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在苏州当了一名教师,小孙子在重庆大学读大二。
去年,大孙女在家里备考,古远达和老伴每天都能瞧见孙女在楼上刻苦学习,“一整个假期,楼都没下过。”
距离古远达家不到一百米,汪永明的妻子正在打扫院子里的落叶,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客厅干净整洁。“他们家是整个村子里最干净的,之前还评了先进卫生户。”提起这户人家,村党委书记古远辉赞不绝口。
“尚学务本,勤俭持家”是汪家挂在门上的家规,也是汪家人践行半辈子的信念。
时间回到十年前,郑家村还是省级贫困村,村民在家乡挣不到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岳池县以郑家村为核心区建设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几年时间,郑家村从省级贫困村蜕变成拥有白墙红瓦、电器汽车的现代化新农村。
原来,汪永明与大多数村民一样,在福建、广东等地打工。2019年春节,几年没回家的汪永明返乡,惊讶地发现村子旧貌换新颜,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还有房车露营、稻田酒店等。
“在家里也能挣钱,何必背井离乡?”在村党委的鼓动下,春节后汪永明没有再返回福建务工,而是在村里做起了坝坝宴生意,很快尝到甜头。村党委又不失时机派他到多地培训、学习,如今汪永明推出的“汪式八大碗”农家餐饮,常常门庭若市。而他妻子则在园区里做保洁,两个人凭借着勤俭持家,供养起两个孩子考上大学。
古远达、汪永明,仅仅是这个村落家风精神的一个缩影。村庄里,66户家庭,66则家规,他们的故事不同,精神内核却相似。
去年,岳池县纪委选取郑家村作为点位开展家风文明建设。工作人员走访中发现,村子里竟然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训家规。但家规多,也意味着散、独立不互通;各自精神内涵仅仅在小家族内传播,不利于长期传承。
“综合一下,编写成三字经吧。”纪委中有人提议。思索之下,大家拍手叫好。
于是,纪委派人和村干部一起,一家一户搜集家规故事,前前后后耗费一个多月,改编多次。
古远银家的“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背到老,天天待客不得穷,夜夜做贼不得富”,改成更书面化的“忠诚、勿贪、勤劳、尚德”;郑维青家的“搬弄是非祸事多,勤快听话家安乐”,变成“勤劳、踏实、本分、友善”……
“还不够,这些还不能涵盖大部分精神内涵。”大家继续集思广益。“再把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加进去吧。”有人提议。
在不断改进之下,岳池县纪委总结提炼出专属于郑家村的“兴家三字经”,既贴合郑家村民情,又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每家每户。
“讲和谐,重安稳。敬老人,是本分。”这则家规背后,是田家人的心得。
以前,田家几兄弟由于赡养老人的问题,经常闹矛盾,家庭事业一团糟。“后面我们经过调解说服,他们开始和睦团结,孝顺老人,现在都有车有房了。”古远辉说。
“黄赌毒,最害人。切莫沾,合家幸。”这则家规背后,是汪家人的心得。
过去,汪家的大儿子热衷赌博,一年到头,工资所剩无几,妻子也打算离婚。“在家规的规训下,他发生改变,现在把赌戒了,在外面做生意,娃儿也上了大学。”说起这些家规背后的故事,古远辉信手拈来。
如今,若站在高处,可以看见位于郑家村的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条条马路从黛瓦白墙延伸出来,房车营地、酒店、湖泊等文旅项目点缀其中。一幅乡村振兴的大美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山水之间,刻着“兴家三字经”的公告牌立在村服务站门前。
“欲兴家,观点正。目标明,方向准……”郑家村的广播里,正播放着兴家三字经。发到微信群里的三字经,大家也每天学习巩固。“你到村上去问,大多数人都能背得出来三字经。”提起三字经的普及,村党委书记古远辉有点小骄傲。
不止于此。在村史馆、图书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村干部也正引领村民了解村史、学习文化、制定村规民约等。
“要讲郑家故事、评郑家好人、树郑家新风,选塑先进典型。”岳池县纪委负责人表示,要带动更多的家庭争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淳朴民风的倡导者,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一千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路过郑家村时,一篇《岳池农家》咏出这片世外桃源的美好。一千年后,桃源依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汪仁洪
欲兴家,观点正。目标明,方向准。老中小,一条心。家和睦,万事兴。
知爱国,才家庭。遵法纪,树品行。大是非,原则性。守底线,红线禁。
不自我,懂别人。不自大,自知明。不自私,多为人。不自是,多倾听。
要自信,莫自轻。要自强,洪荒劲。要自立,少靠人。要自尊,与时进。
好传统,应秉承。孝善仁,勤俭恒。取其利,扬其精。光祖宗,耀门庭。
大家庭,是至亲。血浓水,非外人。求大同,异可存。大家旺,小家盛。
小家庭,是根本。讲和谐,重安稳。敬老人,是本分。顾弱小,是责任。
说与做,位摆正。诚沟通,互帮衬。多奉献,勤经营。齐努力,尽其能。
家中旗,是老人。正能量,家规明。真善美,家风馨。福禄寿,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