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建设美丽四川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 ·(紧接02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建设美丽四川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乐山市沐川县。受访者供图

  8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新闻发布会,聚焦新征程上的时代使命。
  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介绍,四川已经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展开初步实践,从做好制度安排、筑牢环境质量根基、厚植良好生态本底、增强绿色动能上重点着力。概括起来,就是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核心定位,加快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和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在总体考量上,美丽四川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十四五”深入攻坚、“十五五”持续巩固、“十六五”全面提升。
  在蓝图擘画中,大江大河、净土蓝天正转化为建设美丽四川的强大动力。

发展之美
“含金量”和“含绿量”兼顾

  发布会上,峨眉山市市长、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陈林强分享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全球葡萄酒及烈酒行业排名第二的保乐力加集团,决定在中国投资新建首家麦芽威士忌酒厂,团队历时三年考察了全国几十处备选地,最终因为峨眉得天独厚的气候、风土及水质,开启了“名山+名酒”的美丽佳话。2021年该项目建成投产,今年7月公司又决定追加2.5亿元投资。同时,峨眉山市与郎酒集团签订了投资30亿元的威士忌项目,“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峨眉有望建成中国第一威士忌产业区。”
  另一个故事,是峨眉南山原本由于交通区位不便,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当地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导向、生态价值转化目标,通过EOD(生态环境导向)项目实施,加快综合开发,这里吃上“生态饭”,并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
  “这两个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陈林强介绍,眼下,峨眉山市走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高价值转化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在钟承林看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要着力处理好5个关系。首当其冲,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我们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助力实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双30%’的目标。”钟承林表示,四川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夯实美丽四川的生态本底。在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时,全省既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又充分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在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时,出台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及支撑保障方案,力争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2.5%左右。

生活之美
水好鱼就多了,鱼多鸟就来了

  绿水青山之间,有发展之美,也有生活中的点滴改变。
  作为全省首批生态环境观察员,沈尤带来了成都平原河流湖泊越冬水鸟的两组数据:2017年记录到的水鸟为36种2490只,而到2023年,观察记录到的水鸟增长到75种89222只。
  “无论鸟种数还是鸟类个体数量都有较大的增长。”沈尤介绍,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和长江干流的一些河段和兴隆湖等众多湖泊,每年冬天都维持着较大数量的越冬水鸟,像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鸟类也在更多的河流湖泊被观察记录到。在沈尤看来,越冬水鸟及其类群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河湖生物多样性的水平。河湖湿地水鸟种类和个体数量的持续增长,除了调查范围和调查人员增加的因素之外,也与全省近年来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呈正相关。
  这样的感知也从数据上得到佐证,根据今年6月四川省公布的环境质量公报,2022年四川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全省537个河湖评价健康率达90%以上。
  “通俗地讲就是水好了,鱼就多了,鱼多了鸟就来了。”沈尤说,美丽河湖不仅是美丽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生态基础,也是美丽四川万物共生和谐之美的基底和本质,“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观鸟爱好者的直观感受。”
  另一方面,“美丽四川建设”也贯穿到全省文旅发展,随着美丽文化挖掘与利用成为重要内容,巴蜀文化的生态影响力和生态凝聚力正在扩大。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彦勋表示,全省文旅行业坚持高位谋划高标准推动,抓责任;紧扣传承弘扬巴蜀文化,抓内涵;突出空间格局,抓基础;围绕美丽家园建设,抓品质。

未来之美
让“美丽细胞”成为发力点

  “美丽四川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生态环保、城乡建设、绿色经济、文旅融合等方方面面。”在钟承林看来,在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上,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正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据他透露,眼下,全省正选出条件较好的10个县(市)开展先行试点,随后逐步增点扩面。“关键是12个字,以点带面、分层分类、梯次推进。”钟承林进一步解释,即加快推进以市(州)为主体的美丽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有效衔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美丽中国“四川样板”。同时,拓展试点层次和领域,大力开展“美丽细胞”建设,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美乡村、美丽河湖等,让“美丽细胞”成为美丽四川独特魅力的发力点。
  另一方面,全省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关键词也是12个字,遏增量、减存量、控变量、注动能。”钟承林概括道,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主攻小流域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黑臭水体、重金属、噪声等问题,坚决遏制源头增量。
  同时,四川将聚焦社会关注的饮用水、危化品、尾矿库等领域,完善应急防范体系,有效管控风险变量。“我们将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对重大项目实施‘清单式’服务,持续注入绿色动能。”钟承林说,力争到2027年,四川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城市大气PM2.5浓度、国省考断面Ⅱ类水质比例走在全国前列。
  钟承林表示,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上,将建立完善规划项目引领机制,推动各市(州)2024年底前全面出台本地区规划,以重大项目推进规划落实。同时,建立激励政策机制,在法规标准、资金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出台一批具体政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