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战鹰”直- 20总设计师邓景辉:
邓景辉 邹阿江 摄
9月14日,在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发射干扰弹。 新华社发
9月13日,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前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大国顶梁柱 奋进新征程”国企开放日活动。活动上,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直-20直升机总设计师邓景辉。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至今已扎根直升机事业37年。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和团队共同研制出直-20。
2013年12月23日,直-20首飞成功。
“直-20是一款为高原而生的直升机,也是中国第一架能上高原的国产直升机。”面对记者采访,邓景辉用了一句话来形容直-20。在他看来,直-20可以说是中国几代直升机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咬牙坚持。
提起直-20,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一个故事。2008年,我国还没有能飞高原的国产直升机,究其原因是因为旋翼防/除冰技术。在7000米高度以下,直升机穿越含水量较大的低空云层时,往往会因为低温、大湿度导致旋翼结冰,无法正常工作。当时,这项技术只有几个发达国家掌握。
为攻克这个技术难关,邓景辉带领团队四处奔波,希望向国外寻求帮助,但合作请求却遭到了对方拒绝。
为了争这口气,邓景辉和团队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难关攻克后,当初拒绝邓景辉的外商却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被他干脆地回绝:“你没机会了!”
现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攻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的国家,直-20也拥有了全疆域、全天候作战的能力,实现了我国直升机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巨大跨越,推动我国直升机工业和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未来国产直升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邓景辉表示,从技术发展上来看,未来直升机所将瞄准以“高速”为代表的新一代直升机技术。同时,直升机平台和机载对新兴技术需求更为迫切,比如智能化技术、有人/无人技术、绿色环保等新技术在直升机上的应用。
“未来,直升机将会朝着高速化、智能化、无人化和绿色新能源的方向发展。”邓景辉说,近年来,从技术源头出发,直升机所积极承接申报国家预先研究课题,围绕“智能”“无人”“绿色”等主题,积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突破一大批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后,我推荐大家去航空工业展台的科研创新展区看看,这里展示了我们在倾转旋翼机、高速旋翼飞行器以及飞控、自适应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科研能力和成果创新。”邓景辉举例说,其中,以真机形式亮相的“旋戈-300”全电多旋翼飞行器,是一款全电驱动六旋翼飞行器,配备高性能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能够快速实现有人及无人状态转换,在旅游观光、城市交通、物资运输等民用领域,以及战场投送、火力打击、情报侦察等军事领域具有独特作用。
邓景辉透露,届时观众还可以登机体验座舱环境,近距离亲身感受单人全电多旋翼飞行器。
旋翼、传动、发动机三大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领域,经过几十年发展,这些常规设计已接近理论性能极限。
“以直升机的旋翼为例,为提升它的性能,主要是改进桨叶的翼形来提升气动性能、降低噪音和振动,但常规手段的改进空间已很有限。”邓景辉表示,在不久的未来,智能旋翼或将成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在直升机旋翼上采用主动控制手段,使旋翼桨叶能敏锐识别外界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桨叶自身状态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实现旋翼的减振和降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天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