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国碑刻石刻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记录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历史信息,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中华文明百科全书。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全三卷)首发。该书历经三十年精心打磨,洋洋二百余万言,辅以1300幅碑刻图版,从碑刻史论、碑刻文化专题论、珍奇碑刻考探三个角度构建中国碑刻文化,全面展现出中国碑刻起源、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三卷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凝结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碑刻文物,从而推动碑刻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
在主题为“刻在石头上的中华文明图景”新书发布会上,江南大学教授、历史学研究员金其桢,中国孔庙保护协会顾问、专家组成员,苏州市儒学研究会会长,苏州碑刻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张晓旭等专家出席了活动。
金其桢教授回顾了这项开创性的学术工程背后的研究心路、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他认为,目前关于碑刻的论著,多是书法艺术鉴赏和金石文字考据的类型。然而中国碑刻文化的内涵极其博大、精深、宏富,只有将其置于数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下,从单一到综合、从微观到宏观、从零散到系统、从表象到内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海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考察,才能把握住碑刻文化发展的脉搏,清晰、准确地勾勒出一幅中国碑刻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图景。
张晓旭研究员曾长期担任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他评价该专著首次构建了中国碑刻研究的框架结构,将复杂的碑刻文化理论通俗化,论证丝丝入扣,且通俗易懂,是一部含金量十足的学术论著,为我们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袁子毫 实习生 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