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A9 特别报道-
A8-A9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8-A9特别报道
  • ·泸州“泸碧水1号”船长刘纯斌为长江“美容”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中国体育彩票9月19日开奖结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破坏者”到“守护人”

泸州“泸碧水1号”船长刘纯斌为长江“美容”

7月25日8∶45,“泸碧水1号”与“红光969号”货轮会合,准备开始接受垃圾和污水。

7月25日8∶20,“泸碧水1号”船长刘纯斌用高频呼叫“红光969号”货轮。

7月25日9∶00,“红光969号”向“泸碧水1号”交付生活垃圾。

7月26日17:00,在长江泸州段航行两天后,刘纯斌将污染物转移到码头上的垃圾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暄 黄晓庆 徐庆 贾娇 摄影报道
  7月盛夏,长江泸州段乌棒碛锚地,天气阴沉沉,江面上没有一点风,阳光试图冲破云层与奔腾的江水相融,让炎热来得更加彻底。
  江中,两艘船只会合,一艘挂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横幅的绿色船舶格外醒目,它靠拢货轮开始接受船上的垃圾和污水。它就是四川省第一艘、也是目前川内最大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
  此时,“泸碧水1号”的船长刘纯斌从驾驶室快步走到一层甲板,坐在小木凳上,一边拿起手机,查看“船e行”小程序接收的数据,一边用笔在船舶污染物接收记录表上登记信息。一滴滴汗水从头顶沁出,顺着脸颊滑下,直到落在下巴处,他才顺手一勾甩到地面。
  2021年4月,长江干线泸州段实施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同年7月,“泸碧水1号”正式投入运营。两年来,刘纯斌每周都会驾驶“泸碧水1号”,在泸州市行政辖区长江上游合江县界石盘至纳溪区琪玛石共136公里水域巡航一次,免费接收过往船舶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守护这一江碧水。

“长江接头”
“泸碧水1号”免费接收过往船舶污染物

  “红光969,红光969,我(泸碧水1号)来了。”7月25日清晨,伴随着汽笛声再次在江面回荡,刘纯斌用高频呼叫:“船舶动态、船舶动态,泸碧水1号准备在泰安玉龙码头由南向北到乌棒碛作业,请过往船只加强联系。”随后,“泸碧水1号”从停靠的泰安玉龙码头启航,开启了新一轮的长江巡航之旅。
  驶离码头后,“泸碧水1号”很快与“红光969号”货轮会合。前一天,这艘货轮满载着黄豆从江苏运到泸州,在泸州港卸下部分货物后,水手驾驶小船到城里采买物资。回来的路上看到停在岸边的“泸碧水1号”,便向刘纯斌喊话,约定第二天交付污染物。
  两船停靠固定后,“红光969号”船长张建丰拎着一袋垃圾轻快地跨上“泸碧水1号”。只见他把垃圾放在电子秤上,熟练地扫了一下刘纯斌展示的二维码,在“船e行”平台上拍照并填写生活垃圾数量:9.8公斤,又上传了一张垃圾交付的照片。然后,同样的操作,11立方米的生活污水也通过排污泵被抽到“泸碧水1号”。最后,双方在《生活污水排放记录簿》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记录表》上签字并盖上船章后,这些垃圾便完成了交付。
  张建丰跑船有30年了,沿着长江从宜宾到上海,泸州段是必经之地。“以前(污水等)都是直接排到长江。后来要求把船上污染物交到码头,但需要靠岸也不方便。直到今年2月卸货时,看到长江上游的‘泸碧水1号’后才方便了。”
  相比起张建丰,刘纯斌对“救助1号”船长淦永全更加熟悉,因为“泸碧水1号”从两年前运行至今,这两艘船几乎每周都会完成“接头”。“这周垃圾多不多?最近忙不忙?”“还好喔,就那么点!”……
  淦永全还没下船,他和刘纯斌两个老朋友就热情地隔空唠上了。
  截至上午11点,在乌棒碛锚地接收了6条船的污染物后,“泸碧水1号”掉头朝合江方向顺流而下。

“长江病了”
疯狂采砂、污水直排破坏长江生态

  48岁的刘纯斌是泸州泸县人,和这片水域打了21年交道。2002年,刘纯斌的表哥买了艘船,正在谋求一份工作的刘纯斌应邀去当了水手。那是一艘采砂船,从泸州澄溪口采砂然后运到不远处的码头。几年后,不甘现状的刘纯斌开始朝着船长的目标一步步靠近——2008年考取三类船舶船长证后,他开始驾驶运砂船。2010年,考取二类船舶船长证后,他和朋友合作建造了一艘运砂船。2012年考取了一类船舶船长证后,他于第二年又买了一艘船。
  那时,由于房地产及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旺盛,在暴利的驱使下,大量采砂船蜂拥入河道,乱采滥挖,缺少管制,混乱无序。“原来长江泸州段有好几十艘采砂船,基本上河坝都开采完了。”刘纯斌以自己的船只运载情况举例:两艘船分别载重1000吨和700吨,每天都能装满,有时还能跑两三趟。
  “长江流域非法采砂曾经非常猖獗,‘吸血式’的野蛮采砂致使一些江段面临崩岸等险情,严重影响了长江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正常通航,破坏水环境。”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最疯狂的时间段在2012年-2015年,大小采砂船遍及长江泸州段干流、支流,“三无”采砂船只比比皆是。“过去,盗采者驾着水泥船,接一根管子就可以直接采砂,再运到其他运输船上载走。”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江面上还出现一种叫做“吸砂王”的大型采砂船,足有两三层楼高,最高可到1万马力。
  由于历史采砂深度高达数十米,如今长江泸州段遗留的一个个深坑,就像一道道“伤疤”,给河床留下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刘纯斌深知,尽管当时他从事的是运砂而不是采砂,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也曾扮演着长江生态“破坏者”的角色。
  除了采砂,江上船舶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直排,也对长江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泸碧水1号”的水手张勇有30多年的跑船经验,还当过潜水员。他清晰地记得,以前长江泸州段漂浮物很多,有白色泡沫箱、树枝、塑料袋、动物尸体等,“水很浑浊、杂物又多,臭得很,由于水下能见度很低,这给我们潜水作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长江清了”
为长江“美容”破坏者变身守护人

  2015年5月底,当接到长江河道泸州段境内从6月1日起全面禁止一切采砂活动的通知时,刘纯斌起初不能理解,此前的禁采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相当于(自己)断了财路啊!”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他把自己的两艘船靠在岸边静静地等着政策变动。这样一等,就是三年。没等来“翻身”的机会,他无奈只好把船卖掉,然后去了一家潜水救援公司当船长。
  2020年9月,刘纯斌偶然得知,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相关要求,泸州在造一艘用于环保的新船(“泸碧水1号”),遂萌生了去当船长的想法,“过去我也造了些孽(运砂),现在也算是种弥补吧!”刘纯斌心底自我救赎的渴望,源于过去对长江生态造成的破坏。
  2021年6月23日,凭借丰富的驾驶经验,刘纯斌如愿以偿,被聘为“泸碧水1号”船长。“这艘船有32米长、8米多宽,甲板上整齐摆放着多个分类垃圾桶,像一座江上移动‘绿岛’!”刘纯斌说,船上甲板设置有固体垃圾舱,可容纳12.8吨固体垃圾;甲板下则设置了封闭生活污水舱和含油污水舱,容量分别为64吨和48吨。
  现在,刘纯斌每周都会驾驶“泸碧水1号”,对泸州市行政辖区长江上游合江县界石盘至纳溪区琪玛石共136公里水域进行一次全覆盖巡航,悉心接收辖区内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通常周二一早从泰安码头出发,周四晚上再回到码头交付收集到的污染物。靠岸以后,码头工作人员会用吸污车将船上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送至指定的专业机构处置,生活垃圾分类送至岸上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2020年以来,泸州大力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做到港口码头及船舶全覆盖,在正常经营的码头船舶污染物转运率、处置率100%。
  新事物总有一段适应期,对于往来的船舶而言,刚开始大多不接受“泸碧水1号”,甚至有些抵触情绪,所以一趟下来,“泸碧水1号”只收到寥寥几条船的污染物,而如今一趟有时就能收到30多条船的生活垃圾等,接收的污染物也成倍增加。不仅如此,经过不断宣传和接触,外地船只经过长江泸州段,都会主动通过电话或者高频联系刘纯斌,约好接收地点。“以前(交付污染物)嫌麻烦,现在养成习惯了。”“红光969号”船长张建丰说。“现在长江泸州段的确是越来越清澈了,大家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增强了!许多来往船只都有我的电话号码,提前预约我们去免费接收船舶污染物。”一次次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让船长刘纯斌成为长江泸州段生态环境的守护者。“船舶垃圾不乱丢,一江碧水畅东流。”这也成为长江泸州段水上从业人员共同坚守的底线和原则。

“长江美了”
生态向好 水清鱼多候鸟结伴而来

  巡航途中,阳光冲破了阴霾,江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满载货物和集装箱的货轮沿江上下。“一路上,水美景美,每天的巡航工作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刘纯斌说。
  临近中午,“泸碧水1号”的水手张勇在狭小的船舱厨房里忙碌起来,煮饭、洗菜、熬汤用的水都来自长江。他先把江水抽到船顶储水箱,然后连接一根水管伸到厨房,经过河沙简单过滤后流出。张勇拿起冰箱上放置的一块白矾对着镜头说:“以前水质差,需要用白矾等放在水里净化一下。”接着,他又舀起一勺水说:“你看,现在水质清澈,基本上没什么杂质了(不用白矾等净化剂)。”
  去年,张勇曾参与了一次水下救援,再次潜入长江,他惊奇地发现:水下清亮多了,以前水下看不到1米,而现在可以看到2米多。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今年春节前夕,泸州市江阳区东门口的江面上,数百只红嘴鸥飞舞盘旋、觅食嬉戏,观鸥的市民,有的拿着面包投喂,有的拿出手机拍下红嘴鸥觅食嬉闹的瞬间。顺着江面看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的鱼儿时不时探出脑袋。“水清了,鱼多了,鸟也来了!”观赏的市民纷纷感叹。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在沱江泸州段,泸州观鸟会会员还拍到了“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鸟中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也现身泸州长江水域……
  如今,长江泸州段,水更清、岸更绿、鸟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样美好的生态和谐画面正是得益于“泸碧水1号”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切实开展——近年来,泸州通过船舶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十年禁渔、整合岸线资源,不断优化港口布局等一系列“组合拳”,在长江生态保护上取得显著成果。随着长江干流河道泸州段全面禁采,尤其是《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实施两年来,泸州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重塑“江”与“人”的关系,重现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
  7月26日晚,本次巡航结束,刘纯斌驾船回到泰安码头。这一次,“泸碧水1号”巡航的“战利品”包括25艘船舶的生活垃圾166公斤、生活污水36.528立方米。
  “一江水养活一江人,我为能保护长江而感到骄傲!”刘纯斌脸上,写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