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四川高质量发展“绿能”澎湃
  • ·打破行政框框,遂潼一体化如何破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污水变清泉、老工业重镇“清”装转型……

四川高质量发展“绿能”澎湃

内江再生水成为城市景观。

调研采访团听取情况介绍。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内的企业车间。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保护绿色生态底色、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0月16日至21日,中宣部组织开展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跟随调研团走进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内江等8座城市,看四川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本底。

污水变清泉、智慧水循环系统 科技赋能保护良好生态本底

  走进成都桂溪生态公园,高低起伏的浅丘、绿树碧水的风景让人神清气爽。这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有益探索。
  不只看上去很绿,这里处处还有“智慧”,绿道上的灯杆能通过智能物联网接入大数据中心平台,实时监测和控制现场环境,例如动态调整灯光亮度等,更加节能省电、低碳环保。这里还是一个集海绵城市、多元水景、多样景观、市民交流活动和应急避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平台。
  公园旁清澈的锦城湖,也藏着不少“秘密”。为了保证锦城湖的水量与水质,这里的水源主要采用雨水收集和市政给水补充。同时,湖内大量补植水生美人蕉、芒草等形成多样化生态,有效强化了岸线的自净能力,从而构筑起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改善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
  几百公里以外的内江,当采访团走进深秋的谢家河湿地公园,看见这里环境清幽,河岸旁一股“清泉”从错落有致的假山间流淌下来,形成一个小型瀑布,流进谢家河里。很难想象,这股“清泉”的前身竟然是生活污水。
  沿着公园步道向上行走百米左右,这里是谢家河再生水厂,也是“活水”的源头。该厂自2021年7月投运以来,已累计产出再生水共计约700余万立方米。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一方面作为生态补水回补到附近的谢家河,另一方面回用于公共建筑的厕所冲洗、城市路面冲洗、绿地浇灌等。再生水的广泛利用,替换了大量自来水,节约了优质水源。
  这都是四川生态保护的缩影,翻看今年成绩单可发现: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26%,全省537个河湖评价健康率达到90%以上,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5%。

世界动力电池之都、中国绿色氟都 老工业重镇“清”装齐上阵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清洁能源大省,四川明确提出到2025年,四川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89%左右。四川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剑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底气何在?
  在“重装之都”德阳,记者团听闻了一组引以为傲的数据: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年产量世界第一。2022年,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产值达650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的43%。
  “清装”发展的耀眼成绩,离不开德阳60多年积淀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做支撑。今年3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G50燃气轮机在广东清远投入商用,填补了我国在能源动力领域的空白,让“卡脖子”难题成为过去式。
  一同发力的还有宜宾,当地正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产业,将实现从“中国酒都”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华丽转变。
  作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项目规划10期,预计总投资560亿元,其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目前,宜宾已引进动力电池上下游相关项目120余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达产年产值超6000亿元,初步构建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标准、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于一体的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
  而作为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老工业城市,自贡则是深入地下继续挖掘盐卤资源,让传统工业“老树长新芽”,奋力打造“中国绿色氟都”。
  为什么会发展氟硅材料、新能源材料与精细化工?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怀和解释了其中的“奥妙”:氟化工、新能源材料需要用盐卤和天然气为原料,自贡目前境内可探明盐卤资源达175亿吨。从盐卤到氟材料再到终端产品,一条“绿色”的产业链已在大家脑海中浮现。
  产业转型“蝶变”的新动能、新活力、新思路,让这些老工业城市正在打开更多发展新路径。

“果+渔”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优先,不能只保护不利用,而是要创新转化机制,同时做好环境承载的“减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加法”。
  在成都市新津区的天府农业博览园,农博魔方的LED人工光植物工厂,让这里的奶油生菜、小白菜等品种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该工厂利用农业智慧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光、湿、水、气、肥”进行选择性控制,给植物“定制阳光”。同时通过AI智能机器人种植、管控,实现农作物多层栽培,是传统种植方式效率的100倍。
  在内江资中县的中国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内,记者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青翠,不少拳头大小的血橙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
  这个园区最大的特色便是“种养循环”。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赖永辉指着山下一口口圆形的高位养鱼池说,园区创新“果+渔”产业绿色融合发展模式,将血橙标准化种植与高位池养殖深度融合,养殖产生的排泄物通过固液分离、蛋白质分离、杀菌增氧等处理发酵后作为有机肥供果树使用,净化后的水再次用于渔业养殖或浇灌血橙,有效解决了渔业提质增效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目前,园区引进了农业业主14家,解决了800余名村民的务工问题,年产值达1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