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蜀地宝藏-
A12 蜀地宝藏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2蜀地宝藏
  • ·四川营山县名最早何时出现?
  • ·梁思成为其命名 绵阳汉平阳府君阙已1800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梁思成为其命名 绵阳汉平阳府君阙已1800岁

汉平阳府君阙位于绵阳科技馆广场。

汉平阳府君阙1961年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平阳府君阙,位于四川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的绵阳科技馆广场,分为南阙和北阙,大约建于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190年-195年),如今已1800多岁。

墓主人或为蜀汉重臣李福

  南阙,高5.45米,北阙,高5.29米,名字依稀见于阙身,全名在学界曾争论不休,直到1939年,中国著名古建筑学者刘敦桢、梁思成、陈明达等人到绵阳实地考察,梁思成先生根据《绵阳县志》的记载,为其命名“汉平阳府君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阙,门观也。”大约分为城阙、宫阙、宅第阙、祠庙阙、墓阙五种类型,汉平阳府君阙就属于墓阙。墓前建阙制度大约起于西汉,当时只是帝王享有,至东汉盛行,这时刺史、太守甚至县令等官吏均可在墓前建阙。根据墓主身份,分别修建单出阙、二出阙以及三出阙,出阙数越多,地位则越高。根据汉代阙制,帝王是三出阙,诸侯和官阶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二出阙,普通百姓则是一出阙。汉平阳府君阙是子母双出阙,可见墓主人地位非同一般。
  关于汉平阳府君阙主人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墓主人为蜀汉重臣李福。《华阳国志》《三国志·蜀志》对李福均有记载。
  李福,字孙德,名福,梓潼涪人(即梓潼郡涪县人),刘备定益州后,其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令。后主刘禅时,迁巴西太守,为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238年,李福随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病故。持李福阙观点的人推测,因蜀的国号为汉,李福又是涪县人,归葬涪县,称“平阳府君”完全可能。

现存四川唯一的梁代佛教造像

  汉平阳府君阙是仿木制阙楼而建,分台基、阙身、斜撑、屋顶四部分,由石条和石板雕琢垒砌而成,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有佛教徒在阙身雕刻了佛教造像,并留下了题记。后来法国汉学家维克多·色伽蓝说,阙上的南朝梁大通三年佛教石刻造像是四川唯一独存的梁代佛教造像,是研究佛教宝贵的实物资料。阙身斜撑上面,不仅雕刻着仿木的斗拱、枋头、出檐,还有车骑出行、童子捉鸡、二虎相斗、舞乐图等数十幅精美刻画。
  汉阙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特殊的石刻珍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有石质“汉书”之称。全国仅存汉阙43处,而汉平阳府君阙是极为珍贵的存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汉代石阙中保存最完整、最好的仿木质结构石墓阙。
  文图均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