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寻路东坡”采访团在河南郏县坐当地村民的小三轮去采访。
记者采访团徒步剑门关鸟道。
记者陈羽啸(前左)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现场采访。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
置身时代前沿,聚焦身边故事,见证伟大复兴。记者,是守望者、记录者,习惯性地将脚步延伸至第一现场,让镜头对准正在发生的一切。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这一次,我们从“第三视角”成为故事里的“主角”,换你们来听“我们的故事”。
这是交流互鉴的故事。十年丝路,一路繁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丝路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报道》,十余路记者从四川出发,在边境口岸、跨境铁路、沿线国家,听当地人讲述“丝路情缘”,看“中国造”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是古今对话的故事。“东坡”从何而来?在“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中,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9路记者前往眉山、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等地,探寻这位大文豪的为官之道和宦海沉浮。
这是见证变迁的故事。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在“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中,9路记者重走9条古蜀道,寻访千年古道变与不变的启示,从千年蜀道、现代蜀道、科技蜀道、生态蜀道之中,展开历史宏伟画卷,传递殷殷嘱托在巴蜀大地的回响。
这是关于传承的故事。2008年,《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拍下“敬礼娃娃”郎铮的照片感动中国;2023年,杨卫华的儿子、封面新闻记者杨博又拍下郎铮走出高考考场的照片,两代人传承的,不只是手中的相机,更是心中的一道光。
这是一个以水为纽带的故事。跨越年度的《川流中国》大型策划报道里,记者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在一江碧水中,读懂中国。
……新闻时刻发生,步履不曾停滞,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