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博物志-
A14博物志
  • ·清代内府刻书技艺“蝴蝶镶”难得一见
  • ·“碗礁一号”沉船古瓷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盛景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故宫首次举办雕版文物专题展览

清代内府刻书技艺“蝴蝶镶”难得一见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现场。

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内府刻满文《大藏经》雕版。

  近日,故宫博物院“雕版馆”开馆,同时开幕的还有“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此次共1.5万余件雕版文物库房式展出,是故宫建院以来首次举办此类专题展览。11月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展览。

重点雕版文物展出 见证雕版兴衰历史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本次展览是对故宫雕版文物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性展示。在此基础上,故宫将继续加强对雕版文物的整理、保护、研究与展示,做好雕版文物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
  据了解,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术始于唐,兴于宋元,迄今约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此次展览中重点展出了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国政、文教、技艺三方面,将清代宫廷雕版放入中国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宫廷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挖掘蕴含在雕版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挥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作用。
  展览分三部分,第一单元为“立法定制 明示朝野”,主要展示雕版印刷在整饬朝纲和稳定国政方面发挥的作用;第二单元为“振兴文教 以开太平”。据了解,清朝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刻书机构,扩大刻书规模,使大量典籍凭借雕版印刷广颁天下,在印刷史、出版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单元为“厘剔有法 尽善尽美”,展示了清代内府书籍刊刻,书稿写样大多为名臣及帝王手书上版。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开门文物是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此雕版是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板,系清朝内府早期印刷活动、推广政令的重要实物依据。
  展厅中央展出了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72年-1793年)内府刻汉、满、蒙、藏四种文体的《大藏经》雕版。《大藏经》又称“一切经”,即自印度和西域传译的大小乘经、律、论为核心编汇的大型丛书,是佛教经典总集。
  展厅还展出了内府刻书技艺,讲述了内府刻书衰落的历史原因。《钦定国子监志·五峰屏全图》雕版为院内最大、最长整木雕版,印刷方式也为整版印刷。不同于普通线装书一版刷印对折成筒子页,而是将书中较长插图折叠装订,避免将整版图像裁切,展卷时又可将折页展开以观全形。这种方式称为“蝴蝶镶”,为古代典籍印刷与装潢中难得一见的形式。

创意陈列打造“典藏感” 文物存续中华文明记忆

  除展出的重点文物外,展厅中以清代宫廷印刷典籍为创意的吊灯内景,以及大量的“库房式”陈列都契合此次展览的“典藏感”。
  一位马姓观众告诉记者,“看到实物觉得很鲜活,如果雕版过程能讲解,就能更直观理解木刻雕版技术了。”
  “展览很有内涵,如果有电子讲解就更好了。”来参观的张女士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展品讲解。
  展览结语中写道,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是书籍在生产方式上的伟大变革。这些珍存的清代宫廷雕版,反映了当时印刷活动的繁荣景象,更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何金蓝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