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下咏茶名作
玉泉山俯瞰。图据湖北日报客户端
玉泉山棱金铁塔。图据湖北日报客户端
玉泉山一景。图据玉泉山风景名胜区网站
李白像(马睿临)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李白在金陵游览,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诗中说:常听说玉泉山上,有许多乳窟样的山洞,里面有好多仙鼠(白蝙蝠),倒悬清溪的树上遥望明月。茗茶就生长在此山中的石崖上,石上玉泉潺潺,永不停歇。茶树根茎浇洒山花芳津,采服后可以润肌强骨。茶树丛年代久远,绿叶葱葱,枝枝相接。看茶叶曝晒成仙人掌一样,好像仙人的手掌拍打在洪崖的肩膀。举世未见这样的茶叶,谁来给这茶叶命名而使之永远流传呢?李氏的英杰是你高僧释中孚,佳作与茶一起投赠给我。你的诗篇如西施临镜,使我这个无盐丑女羞愧无比。清晨闲坐,我兴致勃勃,遂长吟此诗,声播九天之外。
当今世界,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实体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为了促销,每当厂家推出一款新品,往往会找名人、明星出面打广告,名曰“名人带货”。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文坛,名气最大、粉丝最多、文采最好的诗人,非李白莫属。因此,每当人们有了新品先找李白“帮忙带货”,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李白此诗便是一首典型的“名人带货诗”。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李白在金陵游览,碰上了金陵高座寺的高僧释中孚。释中孚俗家也姓李,李白因此称他为“族侄”。释中孚“深通佛理,善于词翰,尤喜品茶”(白化文、张智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第十四册《玉泉寺志》),他不仅喜欢喝茶,闲着没事还喜欢研制一些养生茶。众所周知,李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便想请李白帮忙为自己刚刚研制出来的“仙人掌茶”打广告。于是,释中孚便送给李白一些试吃品。而且还投其所好,特地先作了一首诗送给李白,想来一招“抛砖引玉”。
得意喝酒,失意喝茶。李白一见此茶,非常诧异。因为这茶的形状和别的茶完全不同,竟有五根枝丫,乍一看有点像人的手掌。释中孚告诉李白:这茶名叫“仙人掌茶”,产自湖北宜昌的玉泉山,山洞里有很多石钟乳。洞中生长着一种白色的蝙蝠,体形大如鸦雀。据任昉的《述异记》引《仙经》记载:这种蝙蝠又叫仙鼠,活到一千岁之后,身体就会变得洁白如雪,倒悬于洞窟之中。它们之所以长寿,是因为长期饮用了石钟乳上滴下来的乳水。在水边还有许多茗草丛生,枝叶犹如碧玉。玉泉寺主持玉泉真公,又名兰若真和尚(吕温《吕和叔文集》卷六《南岳大师远公塔铭记》),经常采来泡水喝。兰若真和尚虽已八十多岁了,但面部的肤色依然红如桃李。常言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吃了人家的茶,就得为人家带货。于是,李白便写下了这首诗。
饮茶的习俗,在唐代主要流行于上层僧侣和贵族,到了宋代才逐渐扩散到民间。在唐朝,茶叶还属于奢侈品。据《当阳县志》记载,仙人掌茶的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上世纪80年代,玉泉林场职工根据历史记载不断摸索,才逐渐恢复。该茶为扁形蒸青仙人掌茶,集绿茶蒸青、炒青、烘青三大加工工艺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多茸毛;冲泡后芽叶舒展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饮之滋味鲜嫩爽口,汤清味香,淡雅持久。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玉泉仙人掌茶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蒸汽杀青在蒸笼内进行,温度达近100℃,蒸汽杀青时间为50-60秒,以鲜叶失去光泽,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为适度。蒸汽杀青后,即予扇凉,进行炒青做形。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仙人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
到了宋代,茶农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令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
李白不愧是李白,简直是“带货界的奇才”,对名人带货的游戏规则无师自通。他用雄奇豪放的诗笔,把“仙人掌茶”的来历、品质、功效等作了生动详细地描述,中间还插入了白蝙蝠和玉泉真公的生动案例,故而此诗不但成为一首咏茶名作,也是后人研究世界茶叶史的重要资料。为了凸显自己的“名人效应”,强调此茶“前无古人”,在序言结尾处李白还特地提了一句:“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小吃,往往比大餐更深刻。官当得越大,和小吃的缘分就越远。正因李白一生没当上大官,才尝到不少各地的名小吃。除了仙人掌茶,李白还为很多地方特产打过广告,比如崂山椰枣(《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兰陵美酒(《客中行》)、南陵蒸鸡(《南陵别儿童入京》)、长安牡丹(《清平调词三首》)、宣城杜鹃(《宣城见杜鹃花》)、铜陵雕胡饭(《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汶水紫锦鳞(《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宣城木瓜(《望木瓜山》)、兖州酸枣和霜梨(《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毫无疑问,凡是李白写过诗的都成了当地特色美食或全国驰名商标。
更有甚者,即使李白没写过诗,后人也要千方百计和他扯上关系,现代很多商品也是如此讲究“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