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互动-
A9互动
  • ·在生命长河里的某一瞬总能与李白相遇
  • ·希望进一步探索李白的诗歌世界
  • ·今明天气
  • ·空气质量
  • ·体彩开奖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王红霞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

在生命长河里的某一瞬总能与李白相遇

王红霞教授与学生、观众等合影。

  12月13日下午,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迎来收官之讲,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王红霞围绕李白的文学作品细读文本,解读诗仙李白的另外一面。讲座结束后,四名传习志愿者带着各自的疑惑,继续向王教授求教。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袁晓峰向王红霞请教:“您认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所处时代,与他作品中的‘焦虑、颓废、孤独’有什么样的关联?”
  王红霞说,这也是一个在学术界经常引起讨论的话题,“焦虑”与“颓废”源于那个时代给李白、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悲剧。除此之外,李白过于狂傲的个性,也是“焦虑、颓废、孤独”产生的原因之一。
  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姜孟欣提问,如何将李白这种“追求精神的自由,重视现世的快乐”的人生追求,与当今的及时行乐主义区分开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李白重视现世快乐,并不等于声色犬马的及时行乐。”王红霞认为,当代的及时行乐主义,是一种相对颓废的人生观。她借用自己导师詹福瑞在《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书中的观点进行阐述:“李白的及时行乐是对人生短暂、无可奈何的抗争,也是一种对个体生命觉醒的悲凉的自我慰藉。”王红霞非常赞同这个结论。在她看来,李白一方面追求身后的生命不朽,是为了在精神层面延长生命价值;另一方面他也追求现世的享乐,这是为了尽可能地占有生命空间的物质。“这两者其实都是面对生命苦短的现实而自然生成的,提高我们人生质量、增强生命力度的行为方式。”
  已经正式工作的志愿者杨丹梨鹭则好奇,李白是如何从焦虑中走出来,进行自我调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感,李白也不例外。”王红霞说,李白写诗、练剑、寻仙、访道、漫游山水,其实也都是为了寻求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李白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一点在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她同时认为,这种方式所能带给当代人的启发,就是拥有一个清晰的生活和工作目标,并为之前进,“相信应该就没有时间用来焦虑了。”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传习志愿者莫默蕾对主持人所提到的“我们总能在生命的长河里,与李白的某个侧面相遇”非常感兴趣,她想了解王红霞老师与李白的哪个侧面最有共鸣?
  “我做李白理论研究已经16年了。李白最吸引我的,就是他那洒脱不羁的个性。”李白在诗文中表现出的对权贵的蔑视、对纯真本性的坚持,都吸引着王红霞。她相信这种品性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万千读者。“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候的最佳状态,就是共鸣。”王红霞回忆,以往自己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就经常在梦中与李白对话。因此她建议所有的读者,在读文学作品之前,要了解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后再进行阅读,这会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体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