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岑参笔下的蜀道并不难
  • ·四川首家音乐产业研究基地落户成都新津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体彩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阿来剑阁详解唐代蜀道诗歌:

岑参笔下的蜀道并不难

阿来在翠云廊采风。

阿来在剑阁举办“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蜀道专场讲座。

  翠云廊以剑州古城为中心分布在长达300余里的剑门蜀道上,有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蜀道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让千年古蜀道真正“活”起来。
  1月13日,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走上剑门蜀道,登剑门关楼,游翠云廊,并在剑阁举办了“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蜀道专场讲座,以大诗人岑参的视角带领大家穿越古今,重回大唐。

登关楼、赏古柏 阿来剑门关吟诵《蜀道难》

  1月13日上午,阿来到剑阁及翠云廊采风。行走其间,阿来提到,许多赫赫有名的大诗人都曾路过此地,王勃、卢照邻、王维、杜甫、李商隐、韦庄,以及他下午要讲的岑参。许多优秀的诗篇不断与蜀道、与剑阁相融合,成就了这里的古今。
  阿来并不是第一次来剑门关,他对古蜀道和翠云廊都有深刻的见解。登上关楼,阿来对历史信手拈来,兴之所至,更现场吟诵起了李白的《蜀道难》。来到翠云廊,古意苍翠,久远的古柏历史典故为文学带来了诗意,让即将举行的讲座更值得期待。
  下午,阿来在剑阁进行了“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之“岑参蜀中诗”的第二讲。本次讲座由广元市委宣传部、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阿来书房、广元市作协、剑阁县委宣传部承办。

阿来剑阁详解岑参 蜀道并没有那么难

  公元766年,岑参跟随节度使杜鸿渐到四川赴任。一路有险、有美、有奇,岑参为这次的蜀道之行留下了多首作品。阿来以《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早上五盘岭》《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五首为主要线索,带领观众回到766年,跟随岑参的视角重走蜀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李白笔下,蜀道的道路是峥嵘而崔嵬的,但是在岑参的笔下,蜀道或许不那么难。在《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中,岑参写了许多所见所闻,“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千山层叠,路途遥远且险峻,但岑参的心情似乎不错,甚至还能遥想到了成都之后的愉快生活,“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钱沽。”阿来说,文人总是喜欢奇异的景观,岑参一路上都在用发现美的眼光审视路途。
  在《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中,岑参说“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心情旷然,怡然自得,甚至写下了“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这样惬意的诗句,可见蜀道的难对于他来说只是旅途的一部分,路途的景致、对目的地的期许都构成了岑参独特的蜀道书写。在《早上五盘岭》中,岑参更是直言“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阿来认为,“知己”一词既是同行好友,也是皇帝的知遇之恩。到了剑门关后,岑参为这里留下了五古名篇《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岑参用了一半的篇幅来极力描写剑门关的险峻奇伟,而在后半段,他也以一位政治家的身份开始回溯历史,企盼国家的安宁统一,“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但是并非因为岑参是去蜀地当官,所以觉得蜀道之旅不难。我们来看看杜甫,他可是拖家带口的,但杜甫的蜀道诗,也有类似描写。”讲座中,阿来将杜甫的《五盘》与岑参的《早上五盘岭》进行对比讲解,杜甫开篇就写“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可见在险要之外,一路上的山色美景也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唐宋蜀道诗 了解自然地理与国家兴亡

  阿来认为,蜀道诗的重要性,不仅是通过诗歌看到当时的蜀道地理样貌与自然风景,还通过这些诗歌感受到国家兴亡与政治格局。“诗人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诗歌中,这种心情不光是家里的油盐酱醋,还关乎国家兴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蜀道诗,就很有点意思。”
  在岑参的诗中,我们不仅“沉浸式”体验到了唐朝的蜀道风光,也了解到了不少唐时的礼仪管理制度与政治格局。例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中,我们能看到唐时到地方赴任有时间限制,岑参说“王程剩相拘”,这与《唐六典》中“凡内外百官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等记载相符合。在《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的宴会上,岑参透过宴会四周的守卫,感受到了在一派祥和中的肃杀之气,留下了“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的诗句。阿来解释到,这是由于当时四川的局势并不完全稳定,这首诗正是写给当时平乱有功的张献诚。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阿来以岑参的五首诗歌为主,杜甫的两首诗歌为辅,串联起了岑参入蜀的公元766年,蜀道的风貌与唐代的格局。“在之后的宋代,陆游的入蜀之路又是另一番特色与风貌。这个我会留在陆游的篇章来讲。”阿来提到,宋代之后,由于政治中心不断东移,蜀道的重要性也就相对降低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图据阿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