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老龙头墓地再现多元文化交融的青铜王国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入选“2023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

老龙头墓地再现多元文化交融的青铜王国

盐源老龙头墓地出土的三轮青铜马车。

铜立人。

铜戈。

金饰。

陶双耳罐。

铜枝形器及人像(一人八马,人做张口状)。

  “2023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颁奖仪式日前举行,老龙头墓地成为川渝两地9个入选项目之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了部分考古研究成果。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开始于2020年4月,截至2023年12月,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墓葬1891座,出土各类遗物7000余件(套)。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极具区域特色的遗物,其中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亦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盐源青铜文化独特的信仰崇拜。
  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位列其中。在此之前,四川盐源县老龙头青铜时代墓地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考古新发现项目”,“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千余座商代至西汉墓葬”相关报道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出土各类遗物7000多件
高等级墓葬墓主身份显赫

  老龙头墓地目前出土各类遗物7000多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为大宗。
  根据出土器物并结合现有测年数据,这批墓葬可初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商末至西周时期,主体为西周时期;第二期为春秋时期;第三期为战国至西汉早期,体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
  本次发掘规模最大墓圹长5.16米、宽3.69米-4.01米、深0.8米。墓葬原应有上下两层盖顶石,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各类器物41件,大多置于棺盖板上,其中有一套青铜纺织工具,包括工形器、打纬刀、卷经轴、卷布轴、分经棍以及护腰等。该墓还出土了彩绘大双耳罐。青铜纺织工具和彩绘大双耳罐的组合,仅见于老龙头墓地最高等级墓葬中。此类墓主在老龙头墓地中身份非常显赫,可能属于老龙头族群的统治阶层。高等级墓葬除了形制和随葬品差异外,还普遍发现有头蹄葬和朱砂葬现象。
  一座规模较大的带盖顶石墓葬出土了一组独具特色的铜器,包括铜勺、铜案、铜立人和铜马车,出土时它们自上而下依次放置,铜勺置于铜案上,铜案置于铜马车之上,立人居于车舆之中。该墓出土的铜人像,呈站立状,头戴罩帽包住双耳,颈部戴一宽带形项饰,双手于胯前持一双耳罐,上半身裸露,下半身着半裙,脚穿靴子。所执双耳罐正是老龙头墓地的典型陶器。

工匠墓的发现
透露盐源铜器铸造之谜

  老龙头墓地出土的独具特色的青铜器是哪里铸造的,这一直是一个谜,此次发掘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在春秋时期墓葬出土了10组石范以及可能用于炼铜的陶浇包和陶鼓风管,石范的种类包括铃、刀、钺、凿等,均为老龙头墓地出土的典型铜器,说明老龙头墓地的部分铜器就在本地铸造,墓主人可能就是一位青铜铸匠。
  石范常见一范多器,显示出较为成熟的铸造技术。老龙头墓地目前发现西南地区最为集中的铸匠墓,此类墓葬已经形成明确的器用制度,石范和鼓风管是此类墓葬的标配,此类墓葬此前在川西南地区非常少见,同类铸匠墓在欧亚草原,中国西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发现。此类墓葬的发现充分体现出盐源盆地在欧亚大陆东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除了铸匠墓外,还发现一批随葬研磨朱砂的石臼和石杵的墓葬。

随葬品尚马之风
首次发现殉马坑

  独具特色、造型各异、种类繁多且以人兽为主题的青铜枝形器是老龙头墓地最具特质的青铜元素,双马神是此类青铜枝形器最为常见的主题。
  此外,老龙头墓地发现大量与马相关的遗存,主要包括殉马和马具,另有马车、铜马。殉马包括整马和马头,一般见于大型墓葬中,其中M333南侧K12为单独的殉马坑,尚属首次发现。
  马具常见于大中型墓葬中,主要包括马衔、马镳、铜铃、节约及各类装饰品。随葬殉马和马具的习俗多见于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盐源盆地的尚马之风,显示出浓烈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老龙头墓地还出土有小型马饰片、联珠饰和带柄铜镜,也是北方草原文化影响的印记。

展现多元一体区域文明
实证西南古代族群交融历史

  老龙头墓地的发掘不仅完善了人们对该墓地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特征、葬俗等文化内涵的认识,厘清了墓地的布局及形成过程,还初步构建起盐源盆地商代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年代和文化发展框架,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时空框架和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标尺和参照系。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部南北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民族学上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西北高地与云贵高原榫卯起来。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位置使得该地区的古代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与复合性的特征。老龙头墓地独特的墓葬形制和葬俗、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文化遗物展现出盐源青铜文化复杂多样的文化内涵,彰显其是西南地区一支独具特质的地域青铜文化。盐源青铜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浓厚,受到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的多重影响。
  盐源老龙头墓地凸显了盐源青铜文化独树一帜、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文化内涵。盐源老龙头墓地的发掘成为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多元文明的交汇、融合以及演进的关键钥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老龙头墓地的考古成果实证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并为“从边疆发现中国”提供了重要案例,丰富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与共同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考古资料。
  老龙头墓地从商代晚期延续至西汉初年,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墓葬最为丰富的青铜时代墓地,老龙头墓地的发掘确认了以盐源盆地为中心独具区域特色的青铜文化,为西南夷考古提供了新资料,也为探索盐源盆地古代人群的丧葬习俗、社会组织结构、冶金技术的使用以及中国西南与中国北方地区、欧亚草原、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是近年西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