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当知识分子回归自然与乡土 他在春天的口授下写下笔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当知识分子回归自然与乡土 他在春天的口授下写下笔记

《云梦泽唉》

《塞耳彭自然史》

《大自然的日历》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春风已经在广阔的田野苏醒,开始浩荡起来。这时,可以读几本关于自然和乡土的好书。首先推荐的一本是湖北作家舒飞廉的最新散文集《云梦泽唉》。舒飞廉1974年出生于湖北孝感,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师大文学院副教授。他曾在网上连载《飞廉的村庄》长帖,用诗性散文描绘故土乡村,备受瞩目。2004年结集出版《飞廉的村庄》,之后陆续出版《绿林记》《云梦出草记》等新书。膏腴的四野、热烈的礼仪、淳厚的风土、丰富的食味……他被称为是继沈从文、汪曾祺之后的“乡土中国深情抒写者”。

书名为什么要加一个“唉”?

  提到乡土文学书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鲁迅的《故乡》,那是20世纪20年代的乡村。鲁迅笔下的乡土气息是灰暗的、萧条荒凉的、死气沉沉的。沈从文、赵树理、孙犁、莫言、周克芹等现代文学大家也都对乡土有着不同风格的文学表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到了当下,关于乡土文学写作,发生了新的变化。生长于乡村的作家舒飞廉说,“我们谈到乡村的观察,不是苦大仇深,不是农家乐,也不仅仅是纯真童年,一种新的变化正在发生,有必要以散文的体例,将之记录下来。”
  近十多年来,舒飞廉每月定期自驾回到位于大别山之西、江汉平原北部的乡下老家“云梦泽”居住。他一边沉浸式体验在老家生活,日常写作、跑步、散步、种菜、垂钓、种稻麦,部分自给自足;一边以身体漫游、思考观照乡园的泥土、星斗、流水和荒野,幼年回忆和中年心气以及不断消逝变动的乡野与自然,同时以“风土记”为名写下一系列“在地”文章。这些文章一部分被集结成《云梦泽唉》,经活字文化策划、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被称为写给家乡的情书。2023年11月24日,在2023武汉文学季闭幕式上,舒飞廉凭借《云梦泽唉》摘得“年度散文家”奖。
  书名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唉”?舒飞廉说,一开始是因为他发现自己长期以来说话中反复出现一个叹词“唉”,后来他发现楚剧演员唱“悲迓腔”里有“唉”。“云梦泽唉”既是对过去云梦泽历史的一种叹息,这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召唤。随着方言的消失和生活的趋同化,倒是逼着人们内心需要寻找个体的特异性,我们需要回到内在去寻找,也许回到家族记忆中去寻找。

重返家乡在草木中“亲在”

  舒飞廉经常会在老家的乡村道路上跑步,“这就是我喜欢的日常生活中的清晨,保光村隧道、赤栏驴桥、向阳楼、歇会亭,天下风景在吾乡,吾在吾乡写文章,契科夫拿他的草原樱桃园,鲁迅用他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也不换。”
  舒飞廉每月开车走乡村公路回到老家,他很享受这样的旅程,“好几次,我将车头在灰白狭窄的土路上摆正,就看见新月如钩,挂在前面乡塆的村树上,又堂皇,又寂寥,掩映着群星,好像在等我回来。萧萧白杨之外,其实并非茫茫荒草,路边的稻田里,一季稻萌蘖扬花,稻秧间青蛙打鼓、蟋蟀奏琴、小龙虾肥泥鳅啪啪弹水,村树中嘶嘶鸣蝉,好像村庄中的男女老少、鸡鸣狗吠消停下去之后,星月下草木长、鱼虫鸣,一个幽微的世界浮现出来,又神秘,又静谧,又熟悉,又陌生,有时候,我会在这幽微的声色里,关掉车灯,发呆很久……”
  为什么要去记录这些、写这些?舒飞廉同意项飙与吴琦的话,在新时代的社会,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皆被压缩、脱域化,悬浮在信息里、文化里,悬浮在异乡、在都市,我们需要“乡绅式”的工作,需要切实的生活体验。“最基本的是给出安慰”,有什么比家乡的风物、风土,更能安慰我们的呢?
  舒飞廉说,重返亲爱的家乡、亲爱的生活,在草木中“亲在”。引用海德格尔的话,就是“借一种继承下来的,然后又是选择出来的可能性把自己承传给自己。”
  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说,“多年以前我就是舒飞廉的粉丝,只要看到舒飞廉的作品,我就会马上拿过来读完。舒飞廉是足以代表这个时代光芒的散文作家,他以‘自己动手,绝不旁观’的精神,在古典传统和当代生活中搭建起了一个亲切的桥梁,他用自己的体验重新去记录那些不断让人浮现出乡愁的东西。”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当知识分子重返“有机”,立足当下,接住传统,面对未来,一种新的可能性,本真的田野,也许会绽放出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出版社供图

延伸阅读
自然是“开启文学的钥匙”

  关于村庄、自然的文学写作,在全世界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
 

《塞耳彭自然史》
吉尔伯特·怀特著 花城出版社

  塞耳彭,一个地处英国伦敦西南部的小村庄,也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世界观鸟之父”吉尔伯特·怀特唯一一部著作《塞耳彭自然史》的诞生地。在《塞耳彭自然史》一书中,怀特用110封书信,与同为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的彭南特及巴林顿分享了塞耳彭村庄的自然万物。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怀特对自然最原始的热忱与关切。

《活山》
娜恩·谢泼德著 文汇出版社&新经典文化

  娜恩·谢泼德(1893年-1981年)是英国作家、诗人。她终生未婚,与山为伴,阿伯丁附近的凯恩戈姆山区遍布她的脚印,作品也都以大山为主题,包括散文、小说和诗集。你以为她在登山览景,她其实是在寻找生活;而当你以为她是在梳理生活的真义,她其实不只是在爬一座山。万物一理,最重要的,是保有寻找光、发现惊奇的热情。

《大自然的日历》
普里什文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自然的日历》被称为是一部“在春天的口授下写成的笔记”,作者普里什文是一位漫游在俄罗斯北方的农艺师,“鸟儿、大地和星星的歌唱者”。本书以春、夏、秋、冬为章节,记录了普里什文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森林里的故事。他远足大地,出入森林,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为并不知名的俄罗斯作家、画家,作者的作品是第一次被引进出版。他经历过战争,后又在和平岁月的远东,与自然相伴。
  “星光对所有的人都一样闪烁,岁月像飞鸟一样迅速掠过,让我们寻找大自然的精神,获得心的安宁。”《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是一本写森林和河流的自然之书,也是诗意之书。阿穆尔河的最终目的地是鄂霍次克海。森林、河流中蕴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秘密与诗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穆尔河的四季轮转,像置身于远东,体验着那漫长冬季向春的迁移。微变当中,我们听到草木由枯转绿时,寒冰乍裂的声音。翻阅这本书,犹如听到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气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