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轿车坠入池塘 众人下水施救
  • ·南充蛴蟆节 古老节日有了“新打开方式”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体彩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南充蛴蟆节 古老节日有了“新打开方式”

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送蛴蟆”活动现场。廖桂华摄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蛴蟆,也称作“蛤蟆”,也就是大众熟知的青蛙。“蛴蟆灯”象征瘟神,正月十四夜晚送至河边烧尽,祈求来年健康平安。已有近400年历史的蛴蟆节,是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也是当地人春节期间的喜庆节日。
  2月23日,正月十四,在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等地,又迎来万人点燃蛴蟆灯祈福平安顺遂的年俗活动。灯火流连,年味狂欢。

送蛴蟆祈福,成特色年味儿

  2月23日晚,南充市嘉陵区三会镇蛴蟆广场,街道上舞龙、筷子舞、腰鼓等表演轮番登场,激起阵阵喝彩。家家户户房前院里,都放着蛴蟆灯。夜幕降临,一场精彩的舞龙表演开启了送灯祈福活动。晚上近7时,“蛴蟆节”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街道上挤满游客和村民,手持摇曳的蛴蟆灯,唱着古老的歌谣,沿着乡村公路,将蛴蟆灯送到河边。
  据嘉陵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蛴蟆节在嘉陵区的龙蟠、金宝、三会、七宝寺等地,已有近400年历史,2022年成功申报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近400年的变迁中,“蛴蟆节”以嘉陵区三会镇为中心,辐射开来,成为了特色民俗节日。

“蛴蟆灯”象征“瘟神”

  “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zhǎng),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在南充市西充河流域的共兴镇,灯火流连,上演了万人空巷的“蛴蟆节”活动。下午4时许,共兴镇主街道就迎来游客高峰。各家各户早早扎起蛴蟆灯,谈笑间,等夜晚到来。夜幕降临,大家自发走到一起,举灯走向河边,送蛴蟆。
  据《顺庆区志》记载,“蛴蟆灯”下部是嫩竹竿,可手持,顶部划破编成灯笼形,外部四周敷白纸,白纸留一小口通气,内置一截蜡烛。“蛴蟆灯”象征瘟神,制作好后不能拿回家,须搁置在室外,待正月十四夜晚再送至河边烧尽。
  相传,明末清初,南充西充河流域一带战乱不已,瘟疫流行,特别是咳嗽的小儿很多,村民人心惶惶。有人说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要把“蛴蟆瘟”送走,瘟疫才会离开。于是老百姓自制“蛴蟆灯”,在正月十四的夜晚将“蛴蟆灯”送到附近的溪河中,让河水将“瘟疫”带走,以此祈求村民平安。

古老节日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今年,蛴蟆节在保持特有地域风情和浓浓乡土情的同时,更多了几分现代的民俗喜庆狂欢模样。年轻人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古老节日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往年,蛴蟆节多是在乡镇举行。而今年,城区市民和游客也加入到这场民俗狂欢中来。顺庆区荆溪街道办,高楼大厦下的主干道,成为市民和游客“送蛴蟆”的祈福路。大家沿着宽阔平坦的城市道路,将蛴蟆灯送到河边烧尽。
  今年,各地蛴蟆节更是吸引不少家庭亲子游客、非遗文化爱好者、旅游博主、短视频创作者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年味民俗狂欢,也成为公安、消防、电力等保障部门的“花式宣传阵地”。在西充县多扶镇,“火火火闹闹闹,蛴蟆带火要管好”“‘瘟神’已送走,祸患切莫留”等灯牌,在送蛴蟆的队伍里格外醒目。
  据了解,蛴蟆节期间,当地居民农户通过出售蛴蟆灯等手工编织、柑橘等农副产品,热凉粉、锅盔凉粉等地方美食,为节日增添热闹喜庆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