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特别报道-
A4特别报道
  • ·畅谈履职心声 传递信心力量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 ·(上接02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郑鈜走上“委员通道”

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郑鈜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发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与现场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答问法治如何服务于营商环境。
  一家中小企业成功中标一个公共建设项目,但甲方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拒绝签订合同。由于该企业前期投入较大,在一年多时间里,双方多次交涉无果后,该企业通过网络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接到投诉后,司法行政部门积极行动,采用“法律服务+行政调解”的方式,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使双方达成协议,甲方同意补偿企业的相应损失。没有花一分钱就实现了维权,企业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
  现场,郑鈜用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案例,引出了自己的看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7年来,类似如何以法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话题,一直是郑鈜关注的重点。例如,2019年,他提出,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企业需求提出的重要举措,建议加快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规定,明确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以精细化的制度规范,统筹优化全国营商环境,并为以后进一步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法”打下基础。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它们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以法治手段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至关重要。”郑鈜说,近年来,为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修订、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2017年,我国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专门设置了“权益保护”一章,包括涉及中小企业方方面面权益保护共7条内容。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遍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展望未来,我国内需市场巨大,要素保障充足,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不断丰富法治为民的实践,更好助力涉及千千万万个群众和家庭的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郑鈜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