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耿福能
我们想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病理科,通过特色科室的建立,帮助诊所的医生治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诊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已抵达北京。作为从凉山选出来的基层代表和中医药行业代表,11年来,他从中药材扶贫产业、乡村全面振兴到医药科技创新、乡村医生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进行了81次调研、102次发言,提出121条建议共21万多字,用心书写履职答卷。
2月25日,大凉山深处还春寒料峭,耿福能来到凉山州布拖县乐安镇若普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准备将反映群众呼声的基层民意带往北京。新春走基层是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之一。
“好建议从一线来。”这是耿福能一直坚守的履职信念。站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起点上,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产生了新的产业升级。为此,他准备了一份建议——《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第一个突破点就是科研。”耿福能说,比如中药材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科技突破,优先培育优良品种,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他建议,下一步加大“三农”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增强源头性技术储备,加强培育农业数智软硬件设施研制与应用;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耿福能前往成都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他们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
耿福能认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引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大品牌、大企业。他希望,未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能形成更多合力,一起打造“中医药强省”。今年,他将《关于加大扶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
“中医药的守正创新、科技投入,企业是主体,要鼓励企业多投入搞科研。中医药面广、链条长,希望国家能够系统地按照中医药特性,来考虑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审评制度。这样,我们的中医药就会发展得更好、更快。”耿福能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耿福能还建议加大对基层诊所医技能力的建设。
在调研中,耿福能发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们5年前建立了好医生云医疗系统,创建的初衷就是解决他们看病检测问题。”他说,在这个平台系统上,目前已链接到100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患者在基层也能够实现1000多项检测。
“我们想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病理科,通过特色科室的建立,帮助诊所的医生治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诊疗服务。”耿福能建议,国家应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基层医疗,让三级网点更扎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