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四川-
A11四川
  • ·税惠赋能 服务添力 四川税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税惠赋能 服务添力 四川税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务干部前往企业向一线工作人员普及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

广安税务干部到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走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税务干部“面对面”向纳税人讲解税费优惠政策适用条款。

  2023年,四川省累计2700余户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额223.92亿元,8547户企业预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免税款98.08亿元,892家小微企业通过“税电指数贷”获得22.8亿元贷款……
  2023年以来,四川税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以更大力度更优举措打出一套政策落实“组合拳”,保障企业以更快速度、更大效果享受政策红利,为四川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享红利、稳发展
“真金白银”激发经济澎湃活力

  研发创新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已成为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遍共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成本巨大。“计算机应用研发成本高,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我们及时排忧解难,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探索国家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说。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共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65万元。同时享受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免征增值税及附加近百万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底子更厚、底气更足。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是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助企纾困的关键一招。实际上,2023年以来,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陆续推出,无疑是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助力。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省共有8547户企业已预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免税款98.08亿元。
  出口退税对企业而言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通过减免税费、出口退税,减轻企业负担,增添企业拓展外贸业务、延伸海外触角的发展信心,为“四川造”“走出去”保驾护航。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省累计2700余户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 (免)税额223.92亿元,同比增长17.6%。
  “股东大会召开在即,董事会拟派发现金红利,也需向境外股东支付股息,请问该笔股息是否可以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呢?”近日,成都市税务局接到了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曾茜打来的咨询电话。
  作为一家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近年来,该企业迅速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境外股东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统计,2023年水井坊出口销售额达5600余万元。在了解到企业遇到的涉税问题后,税务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辅导服务,帮助企业精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让政策红利及时送达。“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享受税收协定待遇3028万元,公司股东切实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公司财务负责人邵慧说。
  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06.9亿元,其中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等均受益明显。“无论是普惠性税收优惠,还是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等针对性税收优惠,都着力解决各类经营主体资金难题,激发市场活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蓉谈及2023年延续、优化和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时表示,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持续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优环境、促发展
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如今,
  营商环境日益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一座城市聚集资源的战略能力的体现。优化营商环境则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正是税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在自贡,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作用,建立“需求调查、数据筛选、线下核实、跟踪服务”的链条式服务机制,及时为四川柒蓝商贸有限公司精准匹配到需求企业,解决了公司价值上百万元的产品囤积、产品线停产问题。
  在巴中,税务部门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协助当地招商部门为新入驻通江县工业园的中膜实业集团(通江)招入上游企业8家,下游出口企业1家。四川税务部门着力为中小微企业接续供需链,通过联合工商联形成需求企业名单,形成“推荐清单”“产销清单”,推动小微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助力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现企业间有效供需对接。
  “我们准备购买机器扩大生产,但申请银行信用贷款额度太低了,有其他途径提高额度吗?”隆昌市税务干部在得知四川爱森堡玻璃有限公司(下称“爱森堡”)资金链出现问题后,随即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税电指数”情况,并与银行进行精准对接。隆昌农商银行最终与“爱森堡”达成了200万元贷款意向,并快速完成了资料收集、审查审批、资金发放。据了解,四川在全国首创“税电指数贷”,开创了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新路径。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成功发放22.8亿元贷款,惠及892家小微企业。
  持续推进“政策找人”,让市场主体“应享尽享”。2023年以来,四川税务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春雨润苗”等惠企利民行动,充分释放税费优惠政策红利,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助力科创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健康发展。

同发力、促协同
服务成渝“双圈”建设实现新效

  近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发布,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绩单正式出炉。2022年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13.2,较上年增长6.1个点,9个分指数中有8个实现正增长,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呈现很强的韧性与活力。
  协同发展、服务先行,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川渝税务部门在政策执行、税收征管、办税服务上协同发力,落实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接续推进4大类23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因为落地川渝高竹新区,在税费计算方面享受“优待”。按照四川省、重庆市两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高竹新区企业税收按“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优惠,企业缴纳的多项税收税负得以降低。
  “比如,在城建税方面,我们执行税率从原先在重庆市渝北区的7%降至广安市邻水县的5%;在两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执行2元/平方米,低于重庆市的4元/平方米和广安市的3元/平方米。”企业财务负责人刘欣然说,“仅两项税收优惠政策叠加,一年就能为企业减负数万元。”
  在成渝两地连接日益密切的现状下,川渝两地流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加,在四川缴纳车船税的渝牌车辆年均超过3万辆,在重庆缴纳车船税的川牌车辆年均超过1.9万辆。
  “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我们积极推动车船税征管服务迈向一体化。”四川省税务局资源与环境税处副处长廖镭说,针对重庆市、四川省车船税率存在差异、税负不均方面,两地积极推动“调平车船税定额税率”,坚持税额“从低适用”,实现两地车船税收政策完全一致,纳税人税负“只减不增”。经过调整,两地共降低8个车船税税目年基准税额,占全部车辆税目的57%。
  “统一川渝裁量基准规范7类62项处罚事项,将‘川渝通办’事项进一步拓展至84项,以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为示范,向十个毗邻地区推广‘高竹经验’,深入推进川渝税费政策执行同规同标。”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税费征管一体化上,两地联合推进征管举措协同,已实现16项征管基础事项统一;在税费服务便利化上,已累计实现63项税费业务线上“川渝通办”、20项税费事项实现异地就近通办。
  下一步,四川省税务系统将持续推进组织税费收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等税收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四川税务力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四川省税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