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特别报道-
A4特别报道
  • ·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谈中国外交
坚持政治解决热点冲突
坚决反对强权霸凌行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外交在去年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您能否介绍中国外交将在哪些方面更有作为?
  王毅:2023年是中国外交的开拓之年,更是收获之年。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主持两大主场外交,出席三场多边峰会,开展四次重要出访,举行百余场会见、通话,元首外交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实现全覆盖,中国-非洲、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中国-拉美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金砖历史性扩员,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新篇章。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斡旋缅北达成停火协议,坚持政治解决所有热点冲突。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我们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始终把国家发展振兴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我们将更加开放包容,展现中国外交的胸怀。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互尊互鉴。保持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共进,与全球南方国家共谋振兴。
  我们将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旗帜更鲜明,铁肩担道义,锚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我们将推动合作共赢,坚守中国外交的追求。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积极为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谈中俄关系
坚持永久睦邻友好
深化全面战略协作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今年是俄中建交75周年。这些年来,双边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国际关系全球转型下,如何最有效发掘俄中合作的潜力?
  王毅: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民间交往热情高涨。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提前完成2000亿美元的目标。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充分展现了两国互利合作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
  今年,中俄两国迎来建交75周年,双方还将共同举办中俄文化年,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进一步培育合作新动能,不断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俄方今年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方也将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将加强国际多边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

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道路可能是曲折的
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人民日报》记者: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近年来中国与不少国家宣布共建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景?
  王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乘坐在同一条大船上。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各国理应超越历史、文化以及地缘和制度的差异,共同呵护好、建设好这个人类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
  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春华秋实,十载有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一再表明,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现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人类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谈中美关系
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
最终必将害了自己

  彭博社记者:自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就共同处理分歧、推进互利合作达成共识。但美方仍持续对华增加贸易和科技限制。中方认为未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有所转变?中方将如何应对?
  王毅:中美关系关乎两国人民福祉,关乎人类和世界前途。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
  我们的立场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对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大国交往规律的把握,应当成为中美双方的共同遵循和努力方向。
  具体而言,相互尊重是前提,因为两国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不同,只有尊重和认可差异,两国交往才可持续;和平共处是底线,像中美这样的两个大国,发生冲突对抗后果不堪设想;合作共赢是目标,中美携起手来,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发展轨道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拜登总统重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并表示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取得一些进展,这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所作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美国面对的挑战在自身,而不在中国。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我们敦促美方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走上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们始终愿意与美方加强对话沟通,推进各界人士友好往来,架起更多相互了解的桥梁,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我们相信,双方完全可以找出一条两个不同大国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相处之道。

谈多极化
不能再允许以实力地位
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

  新华社记者: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认为,当今国际秩序未能反映和适应国际现实力量变化,中方提出了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您能否就此作进一步阐释?
  王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方对需要什么样的多极化和全球化,看法并不一致。中方的主张是,应当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平等的多极化,是要体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要确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
  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多极化不是阵营化,更不是碎片化、无序化,各国都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都要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合作。
  普惠的全球化,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包容的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各国人民期待的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