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在巴以问题上 美欧为何出现戏剧性分歧?
  • ·特朗普终获黑利“背书”
  • ·伊朗为已故总统莱希等举行集体葬礼
  • ·美军:B-21轰炸机预计几年内可列装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在巴以问题上 美欧为何出现戏剧性分歧?

  巴勒斯坦安全部门人士23日说,在结束为期3天的军事行动后,以军当天撤离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图为一名男子经过建筑废墟。 新华社发

  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三个欧洲国家22日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戏剧性一幕是,美国方面表示支持“两国方案”,但需通过巴以双方直接谈判实现,而非他国单方面承认。此外,美国还威胁要制裁申请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布逮捕令的国际刑事法院。
  自从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多个欧洲国家已就巴以问题发出了不同于美国的声音。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最新决定会引发更多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吗?欧洲和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会进一步加剧吗?

会推倒“多米诺骨牌”吗?

  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在加沙地带战事一再延宕的情况下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可以说是在停火无望、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之下迫不得已打出的一张牌。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时说,这一决定“不针对以色列人”、旨在支持“和平、正义和道德的一致性”。
  结合自己国家独立的历史,爱尔兰总理哈里斯当天说:“这个决定有着强有力的政治和象征意义。”
  挪威外交大臣艾德告诉媒体,挪威数十年来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明白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一张只能出一次的牌”。他说,以前以为只有在巴以和平进程结束时才会承认巴勒斯坦国。“现在,我们意识到,承认(巴勒斯坦国)应该成为动力、推动(和平)进程。”
  西方媒体认为,在巴以问题上,挪威的表态格外有分量,因为在1993年巴以和平进程达成里程碑意义的《奥斯陆协议》时,挪威发挥了作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就是在该协议基础上成立的。
  欧盟研究人员沙达·伊斯兰认为,未来几周内,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国家很可能会承认巴勒斯坦国。斯洛文尼亚内幕新闻网2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相比美国,欧洲距离中东等冲突地区更近,地区冲突对欧洲和平、稳定和经济影响更大,例如难民涌入。这些因素导致欧洲和美国分歧日益扩大,也将推动欧洲在外交政策决策中更强调独立性。

美国坐不住了

  与欧洲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形成戏剧性对比的是美国的拉偏架做法。近期,国际刑事法院一名检察官申请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布逮捕令,引发了美国的激烈反应。
  除了内塔尼亚胡,国际刑事法院英国籍检察官卡里姆·汗申请向以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三名领导人发布逮捕令,因为他们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国际刑事法院是西方主导的议题设置机构。自2002年设立以来,这是该法院罕见地针对西方支持的政府首脑采取行动,遭到美国强烈谴责。这件事本身就折射出美西方发生“内讧”。
  在欧洲,法国、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发表声明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还包括一向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德国。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杰说,虽然不少欧洲国家对此持谨慎态度,但一旦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逮捕令,内塔尼亚胡到欧洲访问就将受到限制。例如,德国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方之一,一旦逮捕令发出就有执行义务。哥廷根大学国际刑法和国际法教授凯·阿莫斯接受德媒采访时说:“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不邀请内塔尼亚胡并建议他不要来德国。”

欧美分歧加大

  在如何承认巴勒斯坦国、如何看待以色列军事行动等相关问题上僵持不休的情况下,美欧之间就巴以冲突的分歧势必越来越大。以法国为例,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欧洲国家虽然没有法国,但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内22日说,这对法国并非“禁忌”话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本月10日,第十次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这次表决中,法国就做出了不同于美国的选择,投了赞成票,美国投了反对票,英国弃权。
  《纽约时报》认为,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影响力的大国,美英法三国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上立场不同,这进一步表明,美国和欧洲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正在扩大。
  不少欧洲人士也对美国的做法感到失望。瑞典在2004年就承认了巴勒斯坦国,时任瑞典外交大臣玛戈特·瓦尔斯特伦22日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对多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持积极态度,至于要实现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宣扬要达到的结果,感觉比任何时候都遥远。 据新华社

同步播报
哥伦比亚将在巴勒斯坦设使馆

  哥伦比亚外交部长路易斯·希尔韦托·穆里略22日宣布,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乌雷戈已下令,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设立哥伦比亚驻巴勒斯坦大使馆。拉姆安拉是巴勒斯坦政府驻地。
  穆里略说,他相信很快会有更多国家在联合国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
  新一轮巴以冲突去年10月爆发后,佩特罗强烈谴责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同月底,以色列宣布暂停对哥伦比亚出口防务装备,并召见哥伦比亚驻以大使,以抗议佩特罗批以言论。哥方随即宣布召回驻以大使。
  佩特罗本月1日宣布哥伦比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指认以方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为“种族屠杀”。
  在其他拉美国家中,玻利维亚去年10月底宣布与以色列断交,智利和洪都拉斯已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