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少年派-
A16 少年派 下载PDF 上一版 |
A16少年派
  • ·惊艳世人的唐代菩萨造像 如何被发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惊艳世人的唐代菩萨造像 如何被发现?

唐代菩萨造像。四川大学博物馆藏

四川大学博物馆中介绍唐代菩萨造像的文字。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菩萨造像。

  与一千多年前的石刻艺术瑰宝相遇,你会想些什么?如今,走进有着110年历史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就会邂逅一尊来自唐代的大型单体菩萨立像。他(她)微屈右腿,遍体璎珞,虽然断了双臂,褪了颜色,依然能催生人们无限的遐思。
  细细凝视文物,很难不被这尊造像精美的风采所折服。但你可曾想过,这面容端庄、服饰华丽的菩萨造像,曾在岁月中碎成四段,散落在冰冷的河床中?这尊菩萨造像又是被谁发现,为何能让一段沉寂了千年的历史,最终为世人所知晓?
  接下来,一起走进这件文物的传奇故事。

1
历经曲折被发现的唐代瑰宝

  “身高”1.98米,身姿曼妙雕刻精美,在馆内柔光映衬下,面容更显柔和美丽……当观众来到这尊唐代菩萨造像前,总会停下脚步,久久难以离去。菩萨造像的美丽虽经历一千多年的岁月,仍让人惊叹不已。
  体量如此庞大的石刻造像,是如何被世人所发现的呢?这一切,还要从1947年6月,四川发生的特大洪水说起。当年,邛崃西河涨水,冲垮了大佛院河堤东北边的张公堰一带,同时还冲出了大小不等的佛教石刻残件。大水退去后,这些残片出现在河滩中,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极大好奇。其中,就有毕业于燕京大学、当时就职于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成恩元。
  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1947年,时任馆长的郑德坤教授应邀到英国皇家博物院讲学,他特意邀请成恩元到馆中主持考古工作。当邛崃西河岸出现石刻造像的消息传出,成恩元就踏上了前往邛崃的路途。
  “当时,从成都到邛崃,走路都要走两天。”谈起这段久远的故事,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周静说。从1947年至1948年,成恩元五次奔赴邛崃,采集到遗物共200余件,以佛教石刻为主,唐代菩萨造像就在其中。
  但与唐代菩萨造像的初次相见,并不如现在这般“美好”。因为这尊造像在当时碎成了四段,和其他造像一起,凌乱散落在近500米的河道各处。在那个运输条件和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成恩元把搜集到的每一件器物,都用草绳捆扎好,雇黄包车拉回博物馆。很难想象,这尊高达1.98米的佛像是靠黄包车运输,来到了成都华西坝。
  经过博物馆学者的清理与拼接修复,这尊造像再度合一,复现往昔的华丽精美。虽造像的一双手臂未能找到,却仍能从其优美的身姿、华丽繁复的璎珞中,感受到古人高超的石刻技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时至今日,这件文物仍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5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馆中参观,曾在这尊菩萨造像前伫立良久,陪同参观的成恩元先生问他:“这是中国的维纳斯吧?”郭沫若含笑不语。

2

龙兴寺遗址显露“真容”

  一场洪水,意外让沉睡了千余年的石刻艺术瑰宝显露在世人面前。如此精美的造像,到底来源于历史中的哪座寺庙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围绕这些石刻残件的谜团难以解开。
  出身考古专业,一贯对学术严谨的成恩元,没有放弃对寺庙名称的考证工作。幸运的是,在第5次赴邛崃的考古工作中,他发现了一块铭有“龙兴寺”关键信息的地下遗物。自此,一座湮灭于历史的唐代官寺逐渐被世人所认识。
  邛崃龙兴寺,应是唐代临邛的官寺。据史料记载,在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中宗李显下令天下各州修建中兴寺、观一所,寓意大唐中兴。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正式即位,为避中宗之讳,天下的中兴寺、中兴观均更名龙兴寺、龙兴观。所以龙兴寺一名广布国土,在全国各地的不少市县中,都有龙兴寺。
  2005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邛崃文管所等多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历时8个月,完成了龙兴寺遗址阶段性考古发掘。这个因洪水显现“冰山一角”的唐代邛崃龙兴寺遗址,终于在59年后,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虽然龙兴寺昔日的辉煌不再,但人们走进四川大学博物馆,看到这些动人的佛教造像,仍能从中窥到历史的吉光片羽,看到时光中的唐风遗韵。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一位考古学家对文物保护的赤诚之心,以及考古发掘工作的薪火相传、赓续不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