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桥上施工。杜卓滨摄
马踏旧大桥修缮后,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近日,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一则关于古桥修缮后的“禁车”消息引发争议。部分居民认为,马踏场镇沿茫溪河两岸分布,古桥是居民跨过茫溪河的主要通道,禁止车辆通行将对生活带来不便。
那么,古迹保护到底该不该为方便居民让路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马踏旧大桥横跨井研县茫溪河,是一座五孔拱形石桥,当地人称五福桥。
据《井研县志(第一轮)》记载,清乾隆时,为更好运输马踏与金石井、罗城铺、黄钵井、瓦滓滩的煤、盐,当地动工修建了“五福桥”。桥长20丈,高2.5丈,桥面宽2丈,有五孔可通盐船。
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胡方平介绍,经查证,马踏五福古桥建成于1767年,距今已有257年历史。去年12月,马踏镇政府邀请文保专家对马踏五福古桥进行了一次文物价值调研。经考证,文保专家给出意见:这座古桥属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受文物保护法保护。这座桥建成250多年来一直在使用,是马踏镇一带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进入现代社会后,车辆行驶导致其南北桥头的第一个桥拱均出现纵向开裂,须进行保护性修缮。
另据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6年9月,马踏旧大桥就被鉴定为5类危桥。
6月4日,记者在马踏镇看到,五福古桥两头都被打围,工人们正在桥上施工。
马踏镇政府一工作人员称,2023年11月至今,古桥经历了两次断路施工。第一次是在2023年11月,当时工程目标是原址拆除重建。然而,拆除古桥的消息通过网络传开后,引来争议声一片。有居民认为,古桥拆了便不可再生,应将古桥保护好,而不是直接拆除。网友@大浪淘沙则提议:“如果需要重新修建,在旧桥旁边修建一座新桥,让它形成新旧对比,见证历史沧桑。”
鉴于群众对拆除古桥意见较大,马踏镇政府叫停了拆除施工。当年12月,镇政府邀请有关专家现场实地查勘后,本着保护大桥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将马踏古桥拆除重建变更为保护性修缮。
据维修改造公告显示,保护性修缮施工时间为:2024年2月28日起,预计2024年4月28日竣工。
为何至今未竣工?该工作人员回应称,是因为“桥梁石材采购受市场影响,目前工程量已完成80%,预计在6月底交付使用”。
随着五福古桥保护性修缮工程的推进,又一则消息再次引发居民们的议论。据马踏镇政府工作人员证实,这则消息的大意是:为力求还原老桥风貌,保护性修缮完成后,马踏镇还将进行桥梁技术评定和向相关部门申请文保评定,并落实常态监测、定期修缮大桥,“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要求,旧桥维修后不再允许机动车辆通行”。
正是不再允许机动车辆通行这则“禁令”,引发了居民们的议论。
北桥头经营小卖部的李明(化名)说,马踏镇场镇沿古桥南北两岸分布,古桥是两岸居民跨过茫溪河的主要通道,居于场镇中心位置,人员车辆都从桥上通行,“桥宽可以容纳两辆车并行通行,都走了两百多年了,禁止车辆通行将对生活带来不便”。
有网友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投诉称:河对岸有学校,还有在建的医院,古桥禁止车辆通行后,老师上班不方便,家长送学生不方便,以后医院建成营业,这边的病人到河对岸看病也不方便。希望政府听取群众呼声,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让老百姓便捷通行。
针对古桥修缮引发的居民关切,马踏镇政府给出回应:已考虑到周边群众车辆出行问题,一是建议车辆绕行上游新大桥(距旧大桥1000米);二是已在此桥下游就近规划选址新建茫溪河大桥方便车辆通行,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并进入项目前期工作。
记者注意到,回应中的“上游新大桥”即马踏新桥,位于国道兰磨线(G213)上,距马踏镇政府1.1公里,绕行一圈需多行驶3公里左右。
在采访中,镇上居民将马踏旧大桥与位于乐山城区的另一座百年古桥——张公桥的保护利用做了对比。
位于乐山市市中区的张公桥始建于明代,重建于康熙年间,同样为百年古桥。该桥连接张公桥街和人民西路,后因生产生活需要,在2000年前后加宽,原桥上游一侧加筑一座3车道的新桥,供车辆通行,既实现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也满足了交通需要。
“这两座古桥有相似性,但不可盲目参照。”胡方平说,张公桥在城区,交通需求大,所以具有保障行人、车辆通过的必要。马踏五福古桥位于场镇,交通需求没这么大,强行参照施工,可能会对古桥造成安全隐患,也会对古桥风貌造成影响。
那么,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特别是保护与便民存在冲突时,这道选择题又该如何作答?
胡方平说,《文物保护法》没有对文物保护与居民利益冲突作具体规定,“但从理念和要求上来说,是应保尽保,要坚持保护第一和传承优先的理念,以保护为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