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眉山三苏祠将实现“永不关门”
  • ·告别“晒书捉虫”上万件文物搬进“新家”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告别“晒书捉虫”上万件文物搬进“新家”

眉山三苏祠构建文物保护新体系

三苏祠文物摄影室项目。王越欣摄

  “以前,三苏祠没有专业的文物库房,文物都是放在普通库房里,现在好了,新库房还是恒温恒湿高气密的!”6月7日,说起三苏祠近年来文物保护方面的变化,刘宇飞语气、神色都满是开心。
  作为三苏祠文物修复中心负责人,刘宇飞深知,比起事后修复,预防性保护显然更重要。在三苏祠工作近7年时间里,刘宇飞见证了三苏祠在文物保护上的用情用心,并亲自参与了保护手段的每一次“上新”。

文物古籍“搬新家” 再也不用晒书捉虫了

  仲夏六月,三苏祠文物修复中心,刘宇飞正和同事忙着整理关于三苏祠古籍研究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室外很热,办公室有空调、电风扇,刘宇飞和同事忙碌却很安心。这份安心,不仅源于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是因为他们所牵挂的文物有了全新的安身之所。刘宇飞笑着说:“文物和人一样,怕热怕湿还怕虫。不过现在我们放心了,文物也有了自己的‘空调房’,不过比这更高档!”
  刘宇飞口中更加高档的“空调房”,正是2019年后新建的文物库房。据了解,三苏祠博物馆共有藏品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文物一万两千余件,包含三千多册(套)古籍。但在2019年之前,受多种条件限制,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库房,文物只能放在普通库房里,虽然安装了空调和抽湿机,但还是达不到古籍类文物管理的要求。
  “为了防止古籍发霉虫蛀,每年惊蛰、清明时段,三苏祠都要翻晒古籍。”刘宇飞还记得,2017年自己研究生毕业来到三苏祠工作后,还参与了每年的晒书。“每一次晒书,我们要戴手套、拿羊毛刷,轻拂古籍页面。每一页古籍都要刷到、晒到,晒一次书,时间最长可持续一到两月。”
  而今,上述经历已成为过去式。2019年,三苏祠式苏轩改文物库房、展厅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项目一期器物库、字画库改造完成,万件珍贵文物搬进新家。今年,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古籍库也在4月完成验收并投用。随着古籍入驻恒温恒湿高密闭的“新家”,防潮杀虫也用上了科技手段。
  “现在我们不用晒书了。”刘宇飞说,“这些年,我们增添了低氧杀虫设备和文保监测设备,加强对藏品的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字画等文物保护更精细、更智慧。”

保护助力展陈 文物穿越千年与公众见面

  保护手段的“上新”也助力三苏祠承办高规格展览,让文物穿越千年与参观者对话。“尤其是涉及借展,如果你没有一个专业的存储、呈放文物的地方和条件,别人怎么会把文物借给你?更别提那些重磅级的文物了。”三苏祠规划建设部部长王荷说。
  2021年1月,在式苏轩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一期完成后,“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也正式拉开帷幕。2023年6月,《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开展,这场展览得到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10家博物馆的支持,向三苏祠借展了众多珍贵文物,不仅丰富了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也提升了展览的整体含金量。
  此外,三苏祠还联合四川博物院、杭州西湖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举办“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高山仰止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今年,三苏祠文物还将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相关主题展中亮相。
  除了对馆藏文物做好精细保护与智慧管理,近年来,三苏祠还以原材料、工艺、结构、形制开展古建修缮。三苏祠博物馆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介绍,2020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8600余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三苏遗址遗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10余个,“这些年,我们还编制了7个有关三苏祠古建修复维护的方案,日常开展例行检查,推动古建动态监管、精细管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