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少年派-
A15少年派
  • ·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手机化”如何避免孩子沉迷其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手机化”如何避免孩子沉迷其中?

  双摄像头可拍照可视频,发布朋友圈动态,加好友免费通话,拍照自动识别学英语……这么多功能,都可以在只有一个按键的儿童智能手表上实现。随着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手机化”,其功能越来越多,带给儿童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受到部分家长的诟病。

1
儿童手表智能化功能多


  “过度使用智能手表导致孩子视力下降严重,才隔半年又要换新眼镜。”上海静安区读者刘女士对记者说,因为绝大部分手表内置开放系统,手表除了通信、定位等基础功能,游戏、短视频、美颜相机等非必要功能都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实现,“越来越像大人用的手机,让孩子沉迷其中”。
  一些手表设置用户壁垒,只支持本品牌用户互相加好友及免费通信。“如果一个班的大多数孩子都在用同一品牌智能手表,使用不同品牌的孩子和他们就易形成一定的社交阻隔,久而久之可能被孤立。”北京海淀区读者孟女士是某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她说儿童智能手表部分功能的设定,让一些家长感到“被绑架”。
  此外,儿童智能手表里诱导充值、预装软件的广告让人防不胜防。“有的软件看上去是学习软件,实则含有诱导孩子购买会员的项目。”孟女士说,手表屏幕小,加上孩子辨别能力弱,经常出现误付费或过度付费的问题,家长们只得为这些隐性消费买单。
  “家长真应该关注管理儿童智能手表,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诱导消费,我家孩子今年就被诱导消费了800多元。”广西南宁的高先生发现,孩子在自己不知情时通过儿童智能手表消费了从19.9元到398元不等的多笔订单。他展示了一款孩子充值398元的“英语学习”软件界面,上面标明购买课程可以赠送宝石,而宝石却用来给软件游戏中的人物进行装备升级。

2

应建立有效的防沉迷系统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认为,一方面应该意识到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手机化”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种策略,要求企业产品水平停留在数年前儿童手表刚起步、还没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企业不应该为了产品竞争而失去底线,将无益于儿童成长的功能加入智能手表中。儿童智能手表并不是功能越多越好,适合的才是好的。
  202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儿童手表》针对儿童智能手表的静态定位、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电池安全、充电安全、佩戴安全温度等提出了要求。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组织制定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今年3月起正式实施。指南提出儿童手表制造者需要考虑在监护人控制应用程序中设置足够的功能,以确保监护人能够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特定操作进行适当控制,如交友功能、应用内付费、内容发送等操作。
  “若儿童智能手表设置过多功能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机制,就可能导致网络沉迷、带来安全隐患,也可能在无形中弱化孩子的现实社交能力、主动思考能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刘鹏建议,企业应自觉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在各种终端落实到位,建立有效的防沉迷系统,“谨慎添加附加功能,实施严格的应用规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为家长把关提供支持,在家长端进行精细优化,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关于儿童智能手表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认为,软件应明示收费标准、方式,经确认后方可扣费。若未经明确告知便自行扣费,同样侵犯了家长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边玉芳强调,儿童电子产品的设计要与孩子的成长阶段相契合,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要旨。针对孩子自控力较弱的特点,更应该侧重能对孩子起到帮助作用的核心功能,而非游戏、消费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功能,这应该成为儿童智能手表的设计理念。
  针对儿童智能手表目前存在的问题,市场监管也要及时跟上。山西长治市读者周女士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根据新情况不断完善制度,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比如,行业标准中可增加要求产品不得设置加好友的品牌壁垒。“真正有竞争力的儿童智能手表,是考虑到儿童特点和需求,最适合儿童使用的智能手表。”周女士说。此外,家长也要注意自身言行,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频繁使用手机,应该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综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