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互动-
A8互动
  • ·从“古国”林立到“王国”产生
  • ·“探源工程是需要长期进行的一件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古国”林立到“王国”产生

考古学家赵辉深析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

8月12日,赵辉教授在成都阿来书房带来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首场讲座。摄影雷远东

  “人类为什么关注历史?首先是因为好奇心。而且,了解历史也是理解现在,理解现在则是为了更好的未来。”8月12日下午,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在成都阿来书房正式开启。首场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考古学家赵辉教授。他以《古国时代——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为题,讲述史前中华大地从松散到凝聚的运动发展图景,帮助线上线下的听众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演进过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随着一个人类史前遗址被发现,一连串的问题往往随之而来:这个地方当时生活着什么样的人,是务农还是从事手工业?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还是有着贫富、阶层差别?权力是如何运转的?由于时间久远,缺乏文字记录,要想全面复原史前社会非常困难。考古学家们像侦探一样,以遗址、文物作为线索,动用科技、逻辑、数据、常识以及必要的想象力,努力侦破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秘密,尽力接近复原最初的社会场景。
  自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考古工作者用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曾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的赵辉教授,数十年来行走于田野之中,投身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研究,成绩卓著。

从“自然聚落群”到“古国” 国家是文明出现的核心标志


  从因血缘自然形成的群落到万邦林立、满天星斗的“古国”,再到有着强大权力中心的“王国”,这中间是怎样的过程?在本场讲座中,赵辉教授旁征博引,引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四川新津宝墩古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等重要遗址案例,对“古国”“王国”“国家”“文明”等概念之间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什么是“古国”?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赵辉教授提到,在考古学界,“古国”的说法由来已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采纳了前辈学者们关于“古国”的概念,并正式把中国史前历史划分出一个“古国”时代,用以指夏商周三代之前,年代范围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即新石器时代的最后1500年。“古国是理解中国早期文明的关键。古国的产生代表着历史开启了文明化进程加速度发展,也是史前社会的新阶段。”赵辉教授说。
  考古发现,大约1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农业,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文化区。在适合农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群落(或被称作聚落群)。随着农业持续的稳定生产,社会财富逐渐积累、人口数量增加,开始带来社会结构的复杂化,进而产生了执行律法的权力中心与中心聚落。“中心聚落的出现,意味着原来的自然群落内部出现了不平等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内容,聚落群也逐渐被整合成一个整体,成为更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的基本单位——古国。而古国的出现,意味着史前社会生活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政治’内容,社会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赵辉教授说。
  古国时代,在各方力量兼并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最高成就的代表,就是分布在今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其中最大遗址是位于杭州西面的良渚古城。考古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可能在当时直接控制了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良渚的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存在显著的阶级分化,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尤其是存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心。综合以上因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者们判断良渚文化已经发展到“国家”阶段,打破了此前国外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始的普遍观点——认为中国最早的文明始于商代。关于良渚文化进入“国家”阶段的判断,随着2018年良渚申遗成功,也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赵辉教授提醒,不同学者对“文明”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从考古学角度来说,人类发展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文明的出现就是以国家为核心标志。”

了解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有助于更深理解自己


  良渚文化之后,中国古代社会又迎来了新的变化。由于新的生产力要素的传入:冶金技术得以进步,农作物和家畜种类不断丰富,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由此,中原文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由于诸多原因,促成了这个时期的中原就像一个大型的蓄水池,把四面八方好的经验,经过搅拌重新组装、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由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一个基础。中原文明大概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经验,然后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套办法。比如说,在此时期的中原文明遗址,看不到像良渚那么浓重的宗教气氛。”赵辉教授分析说。
  时间到了公元前1800年,中原文明在洛阳盆地结出一个果实,出现了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发现有非常高级的随葬品,其都城体系庞大复杂,大型宫殿依据中轴线布局。与良渚文化浓厚的宗教氛围不同,二里头文化的铜礼器用来表现的是社会等级,更具有世俗社会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二里头的政治思想或者行为理念等等传播到了四面八方,北方地区、长江流域甚至更大范围,均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它胸怀大志,有了包罗天下的气象。这意味着中国文明由古国时代迈入了王国时代。”赵辉教授说。
  他提醒大家注意,在中国这么广阔的地理范围里面,不同的地方,文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总之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各种文化兴衰交替、此起彼伏。但总体还有一个最根本的相同之处——从自给自足的农业村落基础之上,朝着国家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复杂和波澜壮阔的过程。”
  在讲座最后,赵辉教授说,明白中国历史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刻理解自己所处的东方独特的历史发展特征。更深理解自己,也有利于更好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