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完成脱壳的蝉浑身青绿色。
成都金沙博物馆陈列的蝉形铜器。
鸣鸣蝉
胡蝉
蝉蜕
正在脱壳的蝉。
刚刚脱壳的蝉很好地诠释了薄如蝉翼的境界。
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展出的王羲之故居出土的西晋时期蝉纹金珰。
漫长的暑假就要结束了,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代表夏天,除了西瓜、冰淇淋、游泳池,那一定还有蝉鸣了。所有的蝉都会鸣叫吗?金蝉脱壳又是为什么?蝉要在幽暗的地下生活几年才能破土而出?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蝉的生命周期之谜。
蝉是蝉科昆虫的统称,俗称知了,全世界有超过2000多种蝉,我国分布有200多种。蝉是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生命周期也分为几个阶段:先由卵生长成若虫,若虫破土而出,经过“金蝉脱壳”羽化为成虫后,再交配产卵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看起来短短的几个阶段,蝉却需要用数年时间来完成。
蝉破土而出后,在树上生活的时间仅半月到一两个月的时间。当蝉可以爬上树枝鸣叫之前,它的“少年时代”需要在地下生活两年到五年,最长甚至可达十七年。
在幽暗的地下,蝉宝宝们靠什么来维生呢?聪明的蝉妈妈已经做好了安排——交配后的雌蝉会用尾部针头一样的产卵器,选择在薄而嫩的树枝上切开一个小口,将几百个卵放入其中。蝉卵在充满汁液的树枝里生长,长成像蚂蚁形态的禅蚁。
当树枝里无法满足越来越能吃的蝉宝宝时,它们就要借助刮风下雨或者树枝自然的掉落等方式,完成从树上到树下的“搬迁”过程。此时,蝉宝宝们会转入地下,躲避寒冷和天敌,继续成长。鲜美的树液是树木光合作用的产物,含有水分、糖分、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树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溶解的矿物质通过树干向上输送到叶子,在叶子中进行光合作用后,树液再从叶子向下输送到根部。
蝉宝宝利用自己尖锐的口器,穿透根茎,吸取其中的汁液。它们还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树种和不同的深度,以获取不同的树液。蝉在地下生活时,几乎不需要其他食物,只要有足够的树液,就可以维持生命。
夏日雨后,在小区或者公园树上,经常都能看到一个个蝉的外壳,在它们的背上,还有一条小小的缝隙。当你看到这些蝉蜕时,说明蝉已结束地下生活,破土而出变为成虫了。一般来说,蝉会选择雨后的夜晚钻出地面,这时土壤湿润松散,适合破土而出,而且晚上也不太容易被鸟类发现。
在地下苦等这么多年,成为成虫之后,蝉就把传宗接代作为首要任务。蝉的成虫在树上生活时间短暂,需要抓紧时间获得“关注”——雄蝉就是通过“鸣叫”来吸引雌性的。雌蝉是不会发声的,而雄蝉腹部有一个发声器,它的原理和鼓一样。雄蝉通过肌肉的快速伸缩和中空的身体产生共鸣而发出声音。
夏日炎炎,此起彼伏的蝉鸣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烦躁,但在雌蝉的心中,这却是爱的呢喃。如果你仔细分辨,还能听出蝉鸣的不同。蟪蛄的叫声是比较单一的“嗞”声;蒙古寒蝉是“知了知了”;斑透翅蝉是“微微微哇”。我们经常看到的黑蚱蝉,是嗓门最大的,它的叫声是音调渐高的“只……知”。
蝉很早就被古人关注到了。自汉代以来,古人以蝉的羽化比喻人的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又因为蝉吸食树汁,被古人认为是高洁的象征,因此也会把蝉形的玉石佩在身上表示自己的品行端正。
除了“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古人其实也在很多诗句中提到了蝉。比如《诗经》中“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里面的蜩、螓、螗都指的是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