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特别报道-
A8特别报道
  • ·原始森林里的马鹿救助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探寻G227国道木里段野生动物保护的足迹

原始森林里的马鹿救助人

7月28日,G227国道木里县李子坪乡段航拍的马鹿场(圈内)。杨峰 摄

救助马鹿现场。受访者供图

周征华(右)与同事在巡山路上。杨峰 摄

  “吁——”一声高喊穿透原始森林的寂静。
  随即,一个看上去50多岁的男子出现在视野中:一头卷发,乌黑发亮,嘴角常带着微笑。只见他熟练地将玉米倒入木质食槽,又将盐块挂上铁制支架,然后转身走向密林深处,再次发出一声响亮的“吁——”。
  这个正在呼唤动物来进食的男子,名叫周征华,今年58岁,曾是凉山州木里县林草局高级技术人员,去年9月调到位于木里县李子坪乡的四川鸭咀野生动物繁殖基地担任负责人。自1965年成立以来,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马鹿场的基地,作为当地唯一的野生动物救助过渡区域,养护了一批批自然生灵。
  这是木里县的7月。远处,新修通的G227国道沿着密林蜿蜒而上。

1

受伤的马鹿

  周征华的故事,要从一头受伤的马鹿讲起。但发现它的人不是周征华,是木里县后所乡野洛村的村民陈纵华。
  今年40多岁的陈纵华身材瘦高,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他的家坐落在后所乡沿河公路旁,由四间旧式瓦房组成,一间用于住宿,一间经营小卖部,一间开设餐馆,还有一间用来堆放柴火和养猪。房屋背后,木里河和卧罗河在此交汇,形成一个Y字形,缓缓注入下游的小金河。
  5月13日夜里,卧罗河峡谷里不时传来阵阵“似像非像的牛叫”,这样的叫声已持续了两三个晚上。第二天早上8点,陈纵华割了一背篓猪草,开着小船向峡谷驶去。他想,“可能是谁家的牛被河水冲下来了,那声音叫得可怜,我去帮忙照顾下。”
  顺着声音爬上石头,陈纵华发现,前方几块岩石间,站着一头瘦骨嶙峋的动物。他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头野生马鹿。它似乎受了伤,石头上隐隐可见血迹。
  当陈纵华靠近时,马鹿怯生生地望着他,想往水里躲避。于是,陈纵华抓了几把猪草抛向马鹿,又把剩下的草料倒在石头上,才驾船离开。
  回到出发地后,陈纵华立即拨通了森林公安的救助电话。随后,他再次驾船返回河对岸,想再次确认马鹿的状况。这一次,马鹿没再躲开。陈纵华摸着它杂乱的毛发,一下又一下,“乖,我来救你,我们把你弄上来。”
  上午10点,木里县森林公安和木里县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陈纵华驾驶着另一艘稍大的船,配合工作人员,用绳索将马鹿小心翼翼地拽上船,沿河而下。此时,木里县自然保护中心专门用来接送动物的皮卡车,已在下游的小金河码头等待。

2

救助与守护

  下午2点过,受伤的马鹿沿新修的G227国道被送到马鹿场。
  周征华和同事迎上去。通过初步检查判断:这是一头成年公马鹿,四蹄流血,肚子和背上蹭掉了皮毛,一道细长的伤口还渗着血。周征华说,它看起来像是跑了很远的路。
  将马鹿从车上运下,周征华和同事们对其受伤部位进行消毒、上药、包扎。但在包扎时,马鹿蹄子一蹬,踹掉了周征华手腕处一块皮,留下了一道两三厘米长的伤口。
  经过救治,两三天后,马鹿便可以直立行走。于是,周征华和同事将它带到森林内,解开了绳子。
  打开马鹿场后面的围栏铁门,一条细窄的小径伸入森林腹地,野生动物们的足迹依稀可见。被救助的动物,会在这片5000亩的森林里过渡疗养,待痊愈后放归山林。周征华说:“这条路是我们一点点开辟出来的,哪里不好走就砍两下、挖一挖,大约修了两周。”
  沿着此路,周征华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绕森林走一圈,检查动物伤亡、修护围栏,一走就是五六个小时。
  “58岁能否吃得消这样的工作量?”周征华答道,走惯了,从小就走山路。
  “在马鹿场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周征华沉默了五六秒,咧出一个憨然的笑容说,“我也说不出来。”
  与周征华一同在马鹿场工作的人员有6位,负责救助、巡山,记录野生动物的繁衍变化和习性。他们长期居住在马鹿场,日夜值守,每隔两周才下山一次。在漫长的深山岁月,他们细心地描摹马鹿场的每一寸土地。

3

从驯养到半野化放养

  这是一座沉默的马鹿场。它隐藏于深山之中,除了几栋小白屋宿舍,再也看不到多余的人类痕迹,似乎要将自己彻底融入自然。60年的岁月变迁,马鹿场迎来过无数生灵,也送走无数过客。
  据《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志》记载,这座始建于1965年的马鹿场,原位于木里县鸭咀自然保护区,最初以野生鹿、麝的饲养工作为主。后因原址修建水电站,搬迁至李子坪乡,如今已成为木里县唯一的野生动物救助过渡区域。
  经历60年风雨,这里的自然生灵繁衍了一群又一群,从驯养到救助,马鹿场人换了一代又一代。
  周征华提到,如今马鹿场遵循半野化式放养模式。即救治结束后,无攻击性的动物一般会在修建围栏的原始森林内自由活动,生境条件与野外相似。
  迄今为止,马鹿场的工作人员已救助马鹿、猫头鹰等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但木里的过去是另一番模样。一位三桷垭乡的村民表示,以前当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许多村民会圈养梅花鹿,收割鹿茸,利润是驯养牛羊的几倍。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到位,梅花鹿死亡率较高。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木里县开始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10月,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木里县每年10月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2001年,木里县在全县范围内依法收缴并销毁民间枪支1万余支,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初具规模的保护机制

  关于那只马鹿的故事,还在延续。
  由于陈纵华发现并救助了野生马鹿,木里县自然保护中心奖励了他2000元,并颁发了“保护野生动物荣誉公民”证书。
  在木里县,野生动物的保护已形成多方联动、分工合作的机制。在负责救助的马鹿场之外,还有自然保护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或机构负责提供救助支援、动物保护宣传等资源。
  2023年3月9日,木里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负责人中央次尔表示,木里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木里县博窝乡、茶布朗镇、唐央乡等3个区域,开展野生动物的素材收集统计工作。
  如今,木里县已建立3个自然保护区,26个乡镇中有24个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雕、白唇鹿、牛羚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背隼、血雉、藏马鸡、穿山甲、小熊猫等29种。
  数十年的摸索之后,木里的生灵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活着。沿着刚通车的G227国道或乡道行驶,时常会冒出一大群牛羊,横躺在道路中央。几匹马越出道路围栏,啃食悬崖边的草木,或是有野猪、麂子从道旁径直穿过。
  万物有灵。在工业文明的世界里,它们无所顾忌地穿梭、甩尾,摇晃耳朵驱赶蚊虫,似乎有一埂青草足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林梦晴 胡倩 记者 刁明康 杨峰 发自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