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成都熊猫基地鸟类环志监测过程中常见的小型猫头鹰。 周蜜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黑白大熊猫身边生活着黑白鸟——鹊鸲(圆圈处)。阙品甲摄
青头潜鸭(2017年1月2日拍摄于成都熊猫基地天鹅湖)。全球种群数量仅有150-700只,是比大熊猫更为珍稀濒危的候鸟。 李明摄
在成都熊猫基地被长枪短炮包围的不止大熊猫,图为2020年6月19日,鸟类爱好者在此拍摄寿带鸟。 阙品甲摄
去熊猫基地看鸟?你没听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除了一只只憨态可掬、人见人爱的大熊猫,还生活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旗舰种”和“伞护种”,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及同域物种也因此受益,得到了严格的保护与良好的恢复。与之类似的是,熊猫基地在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的过程中,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中,营造出一片优渥的自然栖息地,不经意间“伞护”了种类繁多的野生鸟类。
公园城市秋日寻“宝”系列的第五站,我们一起走进熊猫基地,去认识大熊猫的好朋友——“鸟类”。
成都熊猫基地科研团队通过野外调查与鸟类环志监测,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对1993年以来记录于成都熊猫基地的野生鸟类进行了全面梳理。
研究表明,成都熊猫基地已记录野生鸟类262种,隶属16目56科154属,占成都市鸟类物种数的45.4%(成都市鸟类物种数为577种),四川省鸟类物种数的34.6%。
分布于成都熊猫基地的262种鸟类中还包括许多“鸟类中的大熊猫”。有3种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鸟类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其中青头潜鸭和黄胸鹀(wú)更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物种。此外,灰胸竹鸡、橙翅噪鹛(méi)、乌鸫(dōng)以及蓝鹀还属于中国特有鸟类。
据了解,成都熊猫基地也是许多候鸟迁徙期间的关键驿站。
熊猫基地记录的262种鸟类中,约80%的鸟种具有迁徙的习性,包括夏季有16种从南方来此营巢繁殖,冬季有78种在此躲避严寒,春秋两季有144种候鸟在此迁徙经停。成都熊猫基地为大量南来北往的候鸟提供了宝贵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
是什么造就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如此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30多年来,熊猫基地在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在园区的生境恢复方面也潜心耕耘,将一片城郊荒丘建设为城市之中的丰茂绿洲。
这里既有清幽的竹林与参天的大树,也有柔软的草地和精致的灌丛,清澈的溪流、静谧的湖泊点缀其间,不仅为园区的大熊猫、小熊猫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游客营造出怡人的游览空间。
而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与层次丰富的景观格局,可以满足不同鸟类的生态需求,为鸣禽、攀禽、猛禽、游禽、涉禽、陆禽等习性各异的两百多种鸟类提供了相应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
更加重要的一点,熊猫基地是国内仅有的连续开展鸟类观察记录超过30年的城市公园绿地。
熊猫基地大熊猫博物馆原馆长吴先智早在1993年便开始对生活于园区的鸟类进行持续的观察和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四川动物》等学术期刊。进入新世纪以来,观鸟活动在国内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鸟类作为大熊猫之外的又一观赏对象,并为熊猫基地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观鸟记录。
加之近年来,环志标记、生物声学等技术方法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补充了一些常规调查方法难以发现记录的鸟种。这表明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开展长期持续的监测工作,是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关键要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图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